聽到瓦瓦的聲音總是令人又驚又喜,她是個大忙人,白手起家賺到一個廠子,忙到朋友們聚少離多,偶爾的一個電話都不知怎麼擠出來的時間。
瓦瓦的眼睛很漂亮,見人笑三分,如她清亮的嗓音一樣出名。她是個自信心很強的人,從小到大都擔任著班級和校團支部領導工作;但你和她在一起卻沒法把她當成官兒,怎麼看都不過一鄰家姐妹的形象。
白天在一起還不夠,晚上我們也經常擠在一個被窩裏睡,十個小時得拿出一半用來嘀嘀咕咕,說些隱晦的閨密話,……靈光閃動處蹦出個意外的詞兒來,那完了,我們中肯定有一個會突發尖笑(多半會是瓦瓦)——你無法攏住無法收場的那種笑。
侄女對我兒時的故事很著迷,由小到大,她從來沒在同學家住過,循規蹈矩地過著上學、回家的簡單生活。人小鬼大的小女生,親情滿滿,友情多多,愛情也快要開始了。
愛情是什麼?小時候我和瓦瓦經常嘀咕這事,覺得很新奇,很神秘。當時有段時間聽到最多的是一個同學姐姐的故事,她為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懷孕了也沒跟家裏人說,苦苦等著愛人父母的認可。後來瞞不住了,她的父母嫌丟人,一氣之下把她趕出家門。戀人把她藏到幾十裏以外的地方,每天晚上都騎著自行車去看望她。
後來,他們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兒返回家中,向四位老人跪著認錯,求他們看在孩子的份上成全他們。老人是什麼?其中有一條就是隻要不是違法犯罪的,麵對子女的堅持最終都會妥協。這件事當時很轟動,還來了記者采訪。瓦瓦說,長大了她也要象他們那樣,找到喜歡的人。
愛情的詞解大意是人與人之間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專一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一種情感。其實我覺得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成年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那種感覺。
七十年代的愛情純粹度是比較高的,十之八九的自由戀愛不計任何條件。前院有位姐姐因為寧死不嫁父母指定的婚姻而耗盡了青春,結果她心儀的男友也因此鬱鬱寡歡,四十歲不到就離開了人世。
現今的愛情多半帶上了各色各樣的調料,味道的好賴沒有定數,加進去的是什麼隻有當事人自己知道。門當戶對這個話,嘴上說是老觀念了,實際上你門不當戶不對還真不行。看那些“富豪”征婚現場,我們這些因天災人禍致殘至窮的人剩在家裏、漂亮女生嫁給大他一、兩輩的老人也就都不奇怪了。愛不是沒有條件的,它和一個人的品質沒有關聯,好人壞人都需要,但它的誕生一定不是簡單到來了就可以擁有,也不是可以擁有時你就會珍惜。
我和瓦瓦有一個肯定是生錯了性別,要不然真就沒準兒會成就出一對佳話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