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漢,男,1955年生。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從事了幾十年的農業生產,原在淳安以種植果樹為生,後移民至江西景德鎮三龍鎮後開始學習種植水稻。他小學學曆,育有兩子,且皆已成家。他是該縣最大的種糧大戶,種植麵積達440餘畝。

所在地情況

三龍鎮位於江西省景德鎮浮梁縣城西南部,係景德鎮市和浮梁縣城郊區。境內屬丘陵山地,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丘陵起伏,中部為河穀地帶,最高海拔432米,耕地麵積1.1萬畝,山林麵積8.3萬餘畝,盛產優質稻、草莓、茶油、木材等;有206國道、龍港公路和“三大”公路三條主幹道,206國道縱貫南北,龍港公路與“三大”公路橫亙東西,交通便利,適宜農產品運輸。

創業故事

三龍鎮位於江西省景德鎮浮梁縣城西南部,是景德鎮市和浮梁縣城郊區。206國道縱貫南北,龍港公路與“三大”公路橫亙東西,交通便利,盛產優質稻、草莓、茶油和木材等,而胡老漢是這裏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其種植麵積達440餘畝。但是三十多年前,他隻是一位浙江淳安千島湖移民,家族世代種植果樹,毫無水稻種植經驗,而現今卻成了當地乃至全縣最大的種糧大戶。為了一睹這位種糧大戶的風采,在當地鎮政府的介紹下,我於2010年1月26日拜訪了他,采訪中了解到了胡老漢的堅持與夢想。

胡老漢的抉擇與堅持

問:您是何時開始創業的?是如何想到創業的?當時您家裏人是如何看待您創業的?村裏人如何看待?周圍的環境是否有利於您創業?

答:我是2008年開始創業的,創業是迫於家庭壓力,看著周圍鄰居外出打工或是到鄰近的陶瓷工廠上班,各個都造了新房子,而自己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種了三十幾年的果樹,沒有幹過別的,現在僅僅靠原有的幾畝承包地根本滿足不了家庭的日常開支,再加上自己年紀又大了,出去打工或是去陶瓷廠上班,人家也不會收啊,後來想想還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種糧,家裏人也很支持,便開始承包土地種糧。村裏人開始並不看好我的創業項目,認為種糧掙不了錢,但我就不認這個理,憑著我多年種植的經驗,承包土地後說幹就幹。這不,現在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問:您當初如何想到從事這個項目創業的?您創業之初,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等問題是如何一一解決的?

答:當初想到從事這個項目是因為自己在種植方麵擁有豐富的經驗。我是第一批浙江淳安千島湖移民,剛移民來此地時我還是個小孩,我們家在淳安世代種植果樹,移民到這來後才開始接觸水稻,我們靠著淳安人的勤奮,開始種植、研究水稻,一種就是三十幾年,因此在種植水稻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再加上這幾年許多農民因為種糧不掙錢都開始不種糧了,所以我就想到承包土地大規模種糧,當地政府也很支持,所以就開始了這個創業項目。

創業之初在資金方麵主要是靠自己的積蓄和親友的借貸;土地方麵通過鎮政府流轉過來的土地;技術則主要靠自己多年摸索的經驗以及鎮政府科技人員的培訓;勞動力方麵,平時我、妻子和兩個兒子去地裏幹活就夠了,農忙時就會雇人,在農村雇人還是挺方便的。

創業路上的人助與天助

問:鎮政府科技人員有培訓,您的意思是說村裏給了您一些支持?除了技術支持,還有其他的支持嗎?

答:是的,村裏定期都會有技術培訓,我很喜歡去聽的。除了技術支持,在我承包土地的時候,村裏也幫了很多忙,很感謝啊。另外,在種子、農藥、化肥方麵,村裏也有支持,每年都有種子補貼,現在政策還是好啊。

問:您創業之初產品是如何銷售的?現在是如何銷售的?銷售過程中有否遇到過問題?

答:種糧的第一年還是挺擔心的,害怕糧食賣不出去,但我們三龍鎮有著優厚的自然環境,適合種植水稻,並且遠近聞名,因此糧食豐收後發現有中間商直接上門收購,產品銷售很方便,根本不用擔心賣不出去。我的任務就是好好種植水稻,保證優質高產,完全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