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態可以改變你的命運(1 / 1)

一個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鍵取決於他的心態如何。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別在於前者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後者則以消極的心態去麵對生活,而隻有積極的心態才是成功者的法寶。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你。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相臨。兩國素有敵意,在邊境上各設界亭。兩邊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裏都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國的亭卒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

由於兩地距離較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麵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風高,偷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斷。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非常氣憤,報告給縣令宋就,說我們要以牙還牙,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

宋就說:“楚亭人這種行為當然不對。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就更不對,那樣未免太狹隘、太小氣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今天開始,每晚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得好。而且,這樣做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梁亭的人聽後覺得有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仔細觀察,發現每天早上都被人澆過,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

楚國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後,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於是上報楚王。楚王深感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以示歉意。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鄰邦。

沒有一個擁有輝煌人生的人,是墨守成規的,他們時刻地在變,他們從不因循守舊而是積極地改變自己的心態。因為隻有變化才有出路,才能看到希望。列夫· 托爾斯泰說:“大多數人想改造這個世界,但卻極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是擁有豐富表情的高級動物,善於用自己的理智去作出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去“變”。人的位置取決於人與社會的關係,這種關係又決定於人所處的狀態,即與周圍係統交換物質、能量、信息的方式和量。

人有很多狀態,不同的狀態帶來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結果,同時也就決定了你與社會的關係,即確定了你的位置。當你調整狀態,改變自己時,你與世界交換的物質、能量、信息必然發生變化,你與他人的關係就變了,你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悲慘世界》 裏的主人公冉· 阿讓,本是一個勤勞、正直、善良的人,但窮困潦倒,度日艱難。為了不讓家人挨餓,迫於無奈,他偷了一個麵包,被當場抓住,判定為“賊”,鋃鐺入獄。

出獄後,本想找個工作安分守己地過日子,可是到處找不到工作,並飽受世俗的冷落與恥笑。從此他真的成了一個賊。警察一直在追蹤他,想方設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證據,把他再次送進監獄。他卻一次又一次逃脫了。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由於饑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個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帶回教堂,但他卻在神父睡著後,把神父房裏的所有銀器席卷一空。因為他已認定自己是壞人,就應該幹壞事。不想,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個正著,這次可謂人贓俱獲。

當警察押著冉· 阿讓到教堂,讓神父認定失竊物品時,冉· 阿讓相當地絕望,在心中默念:“這下子完了,一輩子隻能在監獄裏度過了!”

誰知神父卻溫和地對警察說:“這些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走得太急,還有一件更名貴的銀燭台也忘了拿,我這就去取來。”

警察走後,神父對冉· 阿讓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新開始吧!”神父的言行使冉· 阿讓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從此,冉· 阿讓決心洗心革麵,重新做人。後來,他搬到一個新的地方,由於心態的改變,他努力工作,積極上進,後來他成功了,畢生都在救濟窮人,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從冉· 阿讓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別人,別人就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你,一個好的心態能改變對方心態,使之向好的方向改變。

要想擁有燦爛的人生,就要善於改變自己的心態,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事物。社會生活是客觀發展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社會生活,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唯有心態轉變,你才有可能擁有好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