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稚子刺虎(1 / 3)

春天的首陽山,萬物複蘇,草木蔥蘢,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致。首陽山山勢秀美,叢林茂盛,離大渝帝國的都城東京不足十裏,以往一年四季,總免不了有喜歡尋幽探勝的文人雅士結伴來此一遊。不過自從四年前當朝天子孝康皇帝淩正峰將國都遷至東京,首陽山一帶就成了皇家狩獵園,等閑百姓不得輕易靠近一步。

今日春光豔好,是狩獵出遊的好日子。孝康帝帶領文武群臣和王公貴族子弟正在首陽山遊獵。首陽山上時時傳來陣陣馬蹄炸響,鳥獸驚啼的聲音。祥和明麗的春日山林也因此添了幾分血腥殺氣。

孝康帝淩正峰是個幸運的皇帝,他二十三歲登基至今,除了九年前經曆過一次未遂的宮廷政變外,運勢一直平順,總的來說大渝政局穩定,國泰民安。不過孝康帝心裏明白,之所以能有如此景象,並非因為群臣常說的什麼皇上英明神武,而是多半因為大渝一文一武兩位重臣輔佐有功。震西王淩文正,是孝康帝唯一的同母弟弟,一直總攬大渝西疆五省軍政大權,以西疆五省之力與強敵臨海國周旋,成功抵禦鄰海國的入侵,更迫使臨海國與大渝簽訂了長期友好商務條款。震西王算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軍,功勞卓著,更難得的是忠誠無私,深受國人敬愛,百姓們都稱他為護國王爺。另一位丞相許敬是孝康帝做皇子時的好友,此人長於內政建設,孝康帝登基後發布的多項深得人心的政令都出自此人之手。有了這一文一武兩大臂膀,孝康帝當政省心不少。

尤其最近四年,遷都東京之後,大渝國勢日隆,需要操心的事情不多。孝康帝得了閑暇,便經常帶領文武官員,到首陽山盡興玩樂一番。孝康帝自幼好武,鞍馬嫻熟,登基之後,雖然少了練習,但打獵卻還算是一等好手。他打獵從不讓人跟從,獨自一人,隨興而往,每每都有不少收獲。今天也是如此,孝康帝已經獵得了三隻野兔,兩隻羚羊,此刻他正在搜尋一些更大些的獵物,最好便是首陽山中特有的麋鹿,這種麋鹿肉肉質細嫩,若用於燒烤,滋味鮮美,非尋常鹿肉可比。不過麋鹿生性機警,奔跑的速度又快,非常難獵到,孝康帝追逐了近一個早晨,還是一無所獲。

此時天近晌午,孝康帝腹中略感饑餓,便準備轉回營地。不料剛轉過馬頭,身下的坐騎忽然渾身顫抖,仿佛十分不安,任孝康帝如何安撫催動,那馬隻是不進反退。孝康帝十分吃驚,疑惑地看著前方,卻並沒發現有什麼古怪。忽然間,一陣低沉的吼聲從前方的山林中傳出來,隨著那吼聲,孝康帝驚訝地看見一隻全身雪白的猛虎伏在不遠處的一顆樹上,兩隻巨眼緊緊盯在自己身上,身下的馬兒驚慌地突地直立起後蹄,一聲長嘶,竟將猝不及防的孝康帝摔下馬來。

“白虎”孝康帝大驚,首陽山上從未發現過有獅虎熊豹等凶猛的獸類,否則也不會被圈為皇家獵場了,今天這裏居然出現了老虎,而且是老虎中最霸氣的白虎,孝康帝不由暗想:“莫非是上天要滅朕於此地嗎?”此時他摔落在地下,手中沒有兵器,要對抗那白虎是萬萬不可能的了。

“陛下,小心”一個大約八、九歲的少年忽然奔至孝康帝身邊,伸手將孝康帝扶了起來。白虎示威似的又是一聲嘶吼,那少年毫不畏懼地跨前一步,擋在孝康帝的身前,手中舉著一把明晃晃的寶劍。“您快走,我來對付這畜生。”少年急切地說。

說話間,那白虎已夾著一陣腥風怒吼著撲了過來,少年敏捷地一閃身,避開了白虎的襲擊,少年的長劍還乘機在白虎的身上剌了個口子。白虎吃痛,更加凶狠,回身一掀,少年再次閃身跳開,白虎兩次攻擊不成,眼中凶光更盛,弓身飛起,空中舞動起一團白色的身影,那少年立身不定,一下子被白虎撲翻在地,眼看少年就要做了老虎口中美食,孝康帝閉目不敢再看。忽聽“嗖”地一聲,一支長槍破空而至,直奔白虎的麵門,老虎來不及躲閃,竟被這長槍洞穿了腦殼,當即倒地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