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返鄉(下)(1 / 2)

春生家的房子和周圍鄰居家的比起來顯得格格不入,但也因為這,他家也明顯的好認。斑駁脫落的泥土院牆,一人高的刷了紅漆但已褪色暗淡不少的木門,再看院子裏的梧桐樹、楊樹,長得很是茂盛,枝枝葉葉竟遮住了半個多院子。他家的院子很大,靠東頭的部分還養著牲口:一頭牛、三隻羊,栓牲口的旁邊栽著一棵山楂樹。春生依稀記得,小時候每年山楂樹的果子成熟後,父親都會拿出一些給他和冬婷做冰糖葫蘆兒吃,味道雖不及鎮上集市上叫賣的好些,但在那個年月裏,兄妹倆已很知足了。當父親做好給到他倆後,兩個孩子總是先靜靜的看上一會兒。唉,那是舍不得吃啊,之後就又拿著跑到街上玩耍去了,好似在告訴其他的小夥伴:看,我爸爸做的冰糖葫蘆兒,你們沒有吧。而對於李維仁而言,家裏能吃頓飽飯,每月有那麼幾次肉吃,趕集的時候能給一雙兒女買點肉包子和燒餅回來,他就很感謝當下的日子了。他製作的冰糖葫蘆雖稍顯粗糙,但想著這樣能讓孩子們高興高興,也不管麻煩不麻煩了,削竹簽、煮山楂、熬冰糖一步一步的去做。嗨,可憐天下父母心。

那一截一截的土牆/在不停息的時光中丟失了模樣/風裏/盛開著向陽花/是夏/給了它生命的光/它在那裏開放/它在那裏開放/積攢著力量/依然向著遠方/也陪伴著身下的土牆/時光/時光/不止地飛翔/——《向陽花》

春生曾寫下這樣一個小段子,生活是苦的,但也是甜的。他覺得他要像向陽花那樣活著,積極的吸取陽光,茁壯成長,隻為秋天的收獲-那一粒粒飽滿的果實。從他記事起,爹和娘就日夜操勞,走南闖北的。記得那一年家裏光景不好,春生爹娘帶著三歲多點大的春生去京城謀生,把一歲的妹妹冬婷放在了姥姥家。經老家親戚介紹,春生爹娘在西郊地段給人看花棚,這一待就是三年。西郊那個地方靠近京城的機場,春生的多半時間是一個人在郊外自己玩耍,隻是爹娘忙著上班全然沒有時間看護他,他也聽話從不亂跑。那時候,家裏也拿不出錢來讓他像京城的孩子一樣去讀個幼兒園。春生爹從雇主那裏借來了些娃娃們讀的書,多是雇主外孫子之前留下的,有厚厚的一大摞。從此,春生爹就開始教春生認字識畫學拚音,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春生迷上了那些花花綠綠的課本,雖然都是舊的,但他依然覺得如獲至寶。因那知識的力量始終吸引著他圍在父親的身邊,隻要是父親一收工,他就會屁顛屁顛的跑過來讓春生爹講上一兩個故事才會作罷。春生長到6歲多的時候就回山東老家了,自己該上小學了,春生爹深知不能誤了娃娃的學習。

小轎車已在門口停穩,春生不再想下去了,他和爹忙起身下了車。此時,木爸爸也下來了,三人拿好行李,推開紅色的木門,進了院子。家裏也沒啥變化,三輪車還在院子裏停著,敢是春生娘去外村賣完油條還沒來得及收拾。

春生忙喊了一聲“娘”,緊接著藍桂花和冬婷便從屋裏迎了出來,一家人寒暄著進了堂屋。藍桂花看有陌生人來家裏,忙對春生爹說到,“你呀咋不早給我說下,家裏來了客人,我這啥都沒準備?”

“你看我這腦子,對了,這是我發小黃文亮的姐夫,多虧了他,專程把我和春生送到門上來。”說著,春生爹招呼木爸爸坐下,又讓藍桂花和冬婷去準備下酒菜。

木爸爸忙推辭道:“不了,兄弟,別讓弟妹忙乎了,我這不能喝酒,開著車呢。我看時間也不早了,咱們下次再聚啊。”說著木爸爸便站起了身子,向老李一家子告辭。

“這哪行,咋的也得吃過飯再走,你看,都到飯點上了。這時走,讓人笑話的。”藍桂花說著便攔住木爸爸,讓他坐下不準走,說到這裏不得不說上一句,老李一家人都熱情好客、實實在在,在村裏有著極好的名聲。

“弟妹,我回去真的還有事,你看這樣行嗎,改天我再過來和維仁兄弟好好聊聊,那個時候就是你們不請我我還要請你們呢?再會再會。”

說著木爸爸已來到了院子,告別了老李家就開車返回縣城去了,老李家也沒再留木爸爸,一是覺得天色已晚還是早些回去的好;二呢,人家是老板,生意上的事肯定會很多,不能耽擱了人家。隻是最後木爸爸說的話,春生倒是覺得有些奇怪,心裏想著會不會是木爸爸已經知道了自己和木海燕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該如何應對呢。他又想起書上說的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那個車到山前必有路,怕個甚啊。”想到這,春生心裏輕鬆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