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一(1 / 1)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讀井然詩歌所感

李小雨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文學形式之一,也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詩歌在中國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遙遠的上古時期。在中國數千年漫長的文化史中,隨著生產水平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詩歌曆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等形式,形成了豐富多變的體裁,也孕育了燦若星河的詩人。

要成為詩人,則要具備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藝術性地映照世間萬物和人類精神世界。正如《毛詩大序》所載:“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亦如宋嚴滄浪《詩話》所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又如趙缺《無咎詩三百序》所言:“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

詩歌是一種紙麵上的樂曲,唇舌間的旋律。字形凝固成意蘊厚重的漢字,給人以整齊中又蘊含豐富變化的視覺體驗。音節散播開抑揚頓挫的韻律,給人以跌宕起伏、反複吟詠的聽覺享受。詩歌中最常見的是複遝的句式,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疊詞疊句的使用,使感情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結句的反複,強化作品的主體思想,勾勒出詩人感情起伏的波瀾。

詩由情感而發。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這個年齡,閱曆相對深厚,情感也並不就此菲薄。所思所想,皆幻化成一縷詩情,讀之如沉重的肉身脫地而起,升騰出透明的靈魂,自由自在地飄蕩。

井然諸多詩篇中充滿著生命激情的詩句,有的是寫給親人(《夢裏的思念》),有的是寫給朋友(《朋友》),有的是寫給愛人(《給你一路歡暢》、《不知所措》),有的是寫給自己的心靈低語(《秋戀》),還有一些是與有緣分的讀者共享的家國情懷(《你在我的夢裏》)或者是生命感悟(《惆悵》)。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首是《不知所措》。“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愁苦,或者說是惆悵,很多時候不啻為一種奢侈的情懷。唯有真正內省至深的人方能一品個中滋味。這滋味如禪茶,如澀酒,甚至如黃連。愛之者甚少,避之不及者頗多。思緒指向生命的深處,徘徊,不知所措,又努力向著希望生長。

生命中有諸多的轉折和過渡時期。盡管漫漫曆史長河中有太多太多的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字,但具體到每個獨特的個人時,情況還是會發生細微的變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麵臨生活中的這些轉折,尤其是關乎情感方麵的重要節點,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生發出一種情緒——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於最初的遇見,“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不知所措於生活甜蜜的煩惱,每一次都是執手在曆練中共同成長;不知所措於最終的失去,有朝一日生命最終終結之後還剩下什麼?我們在成長中收獲,又在成長中失去,最終連生命本身也遠離我們而去。留下的是什麼?我來過,我愛過,我承受生活的瑣碎煩惱,甚至尷尬無奈,也享受生活偶爾賜予的驚喜和激動。我和你共同擁有過那些精彩的瞬間,擁有過那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情感瑰寶,這就足夠。哪怕,那些珍貴的瞬間當時是如此的不知所措。

井然的詩篇中,婉約中滲透著豪邁,豪邁中又頗見婉約與細膩。他在生命過程中不斷拓展著廣度、厚度與深度,也許,正應了英國詩人西格夫裏?薩鬆那句著名的詩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也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穴居著一隻猛虎,忙碌而遠大的雄心威若猛虎,隻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薔薇叢生,暗地生香。這是兩個對峙的極端,一剛一柔,剛柔相濟,合而為一。我們的生命中既不能沒有猛虎的魄力,也不能沒有薔薇的細膩。

人之為人,尤其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講究的是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探尋的是活著的一種令人心生向往的美好狀態。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耕讀傳家”之外還留有一畝三分地以饗精神,樸中帶雅,且沾一點書香,是一件頗為不壞的事兒。

耕讀是舊時中國許多文人的願望。他們向往一片竹林、一冊天書、一杯清茶的簡單、閑適、寧靜與充實。實際上,在科技日益昌盛,而人文未顯豐富,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受到擠壓和漠視的當代社會,這樣古雅的文人情懷,並沒有失去其獨特的魅力,反而令更多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心生向往。活著,堅守豐富精神家園的生命戀歌;活著,不僅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靈的堅持。借井然的這首詩——《活著》,與同道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