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鄉村環境與旅遊資源開發鄉村度假休閑旅遊
當今,旅遊者厭倦了喧囂的都市環境,而向往和追求回歸自然、走向自然。農村有著城市無法比擬的悠閑意境,讓人從中了解各地民族文化、風土人情、鄉風民俗,為我國休閑旅遊開辟一方嶄新的天地。劉群紅.發展我國休閑旅遊產業問題的若幹思考.
同時,環城遊憩開發應與城市內部的旅遊開發具備功能上的互補關係,郊區的旅遊功能應當適應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持續利用和居民反複出遊的需求,即郊區應該具備生態化、多樣化、綜合性和服務層次逐步提高的旅遊開發結構。近郊區可以采用滿足市民周末休閑度假式需要的園林、森林和農業觀光為基調的綜合開發;遠郊區則應以郊野公園建設、郊區鄉村保護區和郊區生態文化建設等為開發方向。
五、環城遊憩帶發展現狀
(一)環城遊憩行為日益普及
隨著人們工作節奏加快、旅遊意識增強,人們開始把旅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來看待,但休假時間有限,長線出遊受到限製。城郊以其距離城市中心近、交通方便,同時又保留有森林、田園風光的優勢較適合都市居民的短期休假,使得城郊旅遊應運發展。此外,這些年家用轎車普及很快,自駕車出遊成為近年旅遊發展的新方式,城郊景點因車程短、路況好等優勢也得到了自駕車族的青睞。
(二)環城遊憩帶建設發展迅猛
市場需求會促使產品的發展,許多城市開始注重環城遊憩帶建設。目前國內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環城遊憩帶建設已趨向成熟。城市郊區新景點不斷湧現,度假酒店、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觀光遊、農家樂、采摘遊等旅遊形式漸趨多樣。環城遊憩帶建設已成為城郊土地利用中的亮點。
(三)環城遊憩行為中度假需求逐步增多
由觀光遊覽向度假休閑的轉變是旅遊者成熟的階段。城郊景區的易達性有助於提高旅遊者環城遊的回頭率,遊憩行為也會隨之向度假方式轉換。目前,環城遊憩帶建設中也在積極引導,如建設度假酒店、開展多項休閑活動等以延長旅遊者停留時間,滿足其度假休閑的需要。
六、環城遊憩帶發展麵臨的問題
在環城遊憩帶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注意到由於受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主體知識素質、投資規模以及發展階段等因素的影響,環城遊憩帶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各景區景點諸如產品同質、同構、主題不鮮明,旅遊項目建設檔次低、品位差、缺乏規劃,甚至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等一係列問題。這嚴重製約了環城遊憩帶的持續、有序發展。為此,環城遊憩帶的發展應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滿足城市居民對環城遊憩帶的三個共性需求
這三個共性需求即休閑氣息濃、娛樂項目多、康體要求高。市民需要的是改造的鄉村、改造的自然,在追求鄉村環境和親近自然的同時,最終體現的還是城市生活的本質。一些自然景區把粗製濫造解釋為體現“原汁原味”,那是難以滿足城市居民真實需求的。1構造環城遊憩帶旅遊產品的複合性
環城遊憩帶旅遊產品的複合性表現在休閑和度假兩個方麵,但其又與純粹的觀光性項目和度假性項目有所不同,它更多地體現了項目的混合性和兼容性。
2精心建設環城遊憩帶各景區的獨特賣點
投資主體的多元性和旅遊產品的複合性,決定了景區產品的同質化,這就要求景區要策劃第一,突出主題。如鄭州金鷺鴕鳥觀賞園以鴕鳥養殖和觀賞為品牌,以大片的槐樹林為背景,組合了地麵、水上和空中係列休閑和娛樂項目,獲得了良好收益。
3注重培育文化差異與文化競爭力
在選擇賣點時,各景區還應注重在培育文化差異與文化競爭力方麵下工夫。特色是旅遊之魂,文化是旅遊之基。追求文化差異,形成文化競爭,是對環城遊憩帶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品牌打造的基礎上賦予其文化內涵,提高景區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使二三流的資源成為一流的產品。
(二)注重環城遊憩帶的可持續性利用
環城遊憩帶中的自然生態景觀和資源對城市居民而言不僅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應該根據其有限的承載力,科學規劃,盡最大努力保護好城市周邊這塊具有優良生態環境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