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1 / 1)

小說到底應該怎麼寫,寫什麼?這恐怕是每一個作家都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從宏大的敘事,跌宕的情節,複雜的人物關係,到內心的隱秘,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恩愛情仇,周圍的一切,日常生活,你你我我,雞零狗碎,或宏旨高論,或微言大義……該怎樣來表現我們想表現的,怎樣使我們的思想與讀者的思想相通或者關聯,使作者的意圖能通過讀者的閱讀而貫穿下去?畢竟,作家寫的書是想要人看而不是想束之高閣,每一個作家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經驗,也會有不同的敘述和描寫,因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我的這部小說,以日常生活為場景,從曆史中汲取素材,用文化傳承來承載,表現了一個日漸衰微的曆史技藝,充滿坎坷的文明之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我努力地在貫穿這種思維,體現一種不同的寫作風格或者寫作方式。

當然,我的這種寫作可能繁瑣,可能笨拙,當然也可能有它的獨特之處。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的寫作,不是百米衝刺,不是一味的激情,它就像生活,它就是生活,是緩慢的,漸進的,有張有弛,像農民種地一樣,像長途跋涉,得有足夠的韌性才行。

一百個小說就應該有一百種不同的寫法,每一種寫法都不分高低,無論上下,文無定法,我這麼想了,我就這麼寫。

我是寫詩的,也寫一些散文隨筆,從來沒有寫過小說,一動筆就是長篇,寫得很辛苦,說實話也很過癮,也許從此之後,我除了寫詩,寫散文,會在長篇小說上下工夫。反正也沒有任務,時間有的是,我也不急,慢慢寫。

《玉紙》寫了一年,修改了五年。然後一放,又是很多年過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當然我有我的想法。我是想將它放一放,我想讓時間來檢驗它,使它更完滿一些,以後的遺憾也少一些。

我知道這部書的價值,知道它對我而言意味著什麼。我不是一個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人,生活上我很認真,工作上我努力向上,文學上我當然也不例外。我想,在這個繁忙的時代,國家資源緊缺,大家時間有限,作家們一定要有一點良心,作品好與不好且不去說,但一定要認真對待。如果不這樣,還不如不寫,為國家節約一點樹木紙張,為讀者節約一點寶貴的時間,讓大家多休息一會兒,多娛樂一會兒。生活的壓力很大,大家都很疲累,這一點我們都知道。

我用一年的時間來創作,用更多的時間來修改,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十八年,我不敢說這部書有多麼好,但憑心而論,十幾年的時間並不算短,最起碼,我是認真的。並且,我相信,好作品是不會被埋沒的,是金子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