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部分 及時治療、果斷手術、化險為夷(3 / 3)

胡柚、西紅柿、蘋果、梨、橘子、獼猴桃等含糖量較低,血糖指數也較低;香蕉、紅棗、荔枝、菠蘿、葡萄等含糖量較高。

膽病病人及糖尿病病人應選擇低糖水果。此外,盡量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提倡多吃水果蔬菜汁,因為後者的膳食纖維減少,而且導致糖分攝入增加,容易使人長胖。番茄煮熟吃或製成番茄醬、番茄汁,番茄紅素含量增加,更易吸收利用。番茄紅素是目前在自然界中發現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天然食品成分,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100倍,是α-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的兩倍之多,具有抗氧化、抗腫瘤等作用。

保證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400克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如胡蘿卜)或綠色(如甘蘭、菠菜、菜苔等)蔬菜比例。

(五)不吃動物內髒

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而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禽、瘦肉等,以吃魚為主,減少陸生動物脂肪。膳食中膽固醇含量不宜超過每日300毫克,動物的內髒(肝、腸、腎等)含膽固醇高,不宜食用。

合理的進食比例應該是脂肪量占20%左右,肥胖的人更要適當降低為宜,少吃油炸食品。如果在節日,或會餐時吃了很多脂肪的情況下,同時要多食用一些高纖維飲食、堿性食物,如燕麥、玉米等粗糧,以及青菜、木耳等蔬菜,也可適量飲綠茶,以減少脂類的吸收。

四、膽囊切除後的飲食調理

膽囊切除是針對嚴重膽囊炎、膽石症等而采取的常見的根治療法之一。膽囊是貯存膽汁的重要器官。膽汁對食物的消化、脂肪的分解、營養物質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膽囊對膽汁進入腸道具有調節功能。膽囊一旦切除,膽囊貯存和調節膽汁的功能就幾乎不複存在了。

為了適應膽囊切除後帶來的一係列生理變化,病人在飲食上尤應加以注意。

1.術後l~2天,由於胃腸蠕動減少,膽汁分泌量降低,應嚴格禁食,宜用靜脈滴注補充各種營養第3天起可視情況給予流質飲食,如米湯、豆漿、藕粉、果汁等,隨後再逐漸改為脫脂牛奶加甜麵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棗泥、米糊以及麵食類等。

2.在術後1個月內都應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禁食高脂肪類和煎炸食品。

膽囊切除後,將失去調節膽汁排入腸道的功能,對脂肪的消化能力相應減弱。尤其是在短時間內要消化較大量的脂肪類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否則易造成腹脹、腹瀉及消化不良等。減少脂肪類攝入,主要指不吃或盡量少吃肥肉、動物內髒、蛋黃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類高脂肪、高熱量的“快餐食品”。烹調盡量少用動物油,可適量增加植物油。菜肴應以清蒸、燉煮、涼拌為主,少吃炒、煎菜,特別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力戒飲酒,這樣就能減少對膽道的不良刺激。

3.逐漸加強營養

膽囊切除1個月以後,飲食也不必過於追求清淡,加強必要的營養補充將有助於病人術後的早日康複。在經過數周的適應代償後,連接肝髒與十二指腸的膽總管逐漸伸展擴大,代替了膽囊貯存膽汁的功能。如消化功能無異常,即可食用普通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飲食,每日應吃些瘦肉、魚、豆類食品,如能飲一杯牛奶更好。如不習慣食奶類或魚肉者,可多吃大豆製品及菌菇類,以彌補動物蛋,白但的也不不足。過膽分囊限切除脂後肪原,則因上為不腸宜道攝中入一過定多量的的脂脂肪肪與,是刺激膽汁分泌及擴展膽總管容積和保持膽道流暢所必需的。此外,多吃高纖維素與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對病人術後的恢複也十分有益。

4.適當增加進餐次數

應注意每餐不宜多吃,特別是術後3~6月內,每日以4餐為好,少吃多餐可減輕消化係統的負擔,有利於手術後恢複健康。最好能每日吃點醋,因為醋會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可調節腸道內的酸堿度,以利於膽汁發揮作用,還可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常飲茶、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五、膽囊切除後的生活護理

①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②切口部位疼痛可采用熱敷。

③保持大便暢通。

④手術後可能出現腹腔粘連症狀。一般為切口深處疼痛,無發熱、嘔吐,腹軟,隨肛門排氣或排便而緩解。

⑤如病人出現腹痛、發熱、白細胞升高,應懷疑有膽管炎,此時應送醫院治療。

⑥注意心理衛生,經常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豁達,避免發怒、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的產生,以防止中樞神經和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發生紊亂,影響膽管代償功能的恢複。

⑦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輕體力勞動,忌長時間坐臥、活動過少,以利於肌體功能的恢複。

⑧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利膽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