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題
盡量回答下列問題,每答一個“是”得1分,超過6分者可能患有膽囊炎、膽結石。
(1)40歲左右?
(2)體態較胖?
(3)常自感有胃病?
(4)服胃病藥無效?
(5)厭油?
(6)腹痛時感到右肩背部疼痛?
(7)按壓上腹痛加劇?
(8)勞累後發病?
(9)感冒誘發病?
(10)少運動?
一提到“膽”,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電影“英雄虎膽”、醫師的“劍膽琴心”、護士的“這膽個大膽心細”、李逵都的“鬥膽包天”,我們身體的膽大名叫“膽囊”。
一、膽囊是否代表膽量
(一)膽量大小與膽囊大小無關
我是外科醫生,常為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做手術,家屬大多都在手術室門外焦急地企盼和等待。企盼的是醫生膽大心細,一刀把病人的毛病根除;等待的是想及時得到病人的手術中情況及手術時發現了什麼,切除了什麼等。
被我切除的病人的膽囊,有的如菜場賣的茄子一般大,為了向家屬交待病情及說明手術的必要性,我常常把這種大的膽囊,用彎盤盛著,拿給手術室外正在著急的病人家屬和朋友觀看。他們看到後既感到驚訝,又有一些疑惑。歸納起來,疑惑有兩類:
一類人發出驚歎:
“膽這麼大,怪不得他(她)平時天不怕地不怕,風風火火的!”
另一類人歎息道:
“膽這麼大,怎麼他(她)平常總是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呢?”
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對的,他們把我切除的膽看成是膽量的根源了,膽量與膽囊完全是兩碼事,風馬牛不相及!膽量是人對外界事物所作反應的一種行為方式,受個人性格、經曆、學識及經驗的影響。
有的人性格開朗,見識較多,所以對外界事物無所顧忌,風風火火,雷厲風行。也有些人,性格魯莽,不知天高地厚,有人就說他是膽大包天,比如《水滸傳》裏的黑旋風李逵。這膽跟膽囊是毫無關係的,可別錯怪我們的膽囊了。
有的經曆過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嚇怕了,所以對人處事都是謹小慎微,小心翼翼,處處低調,有人說這種人膽小如治是鼠,膽子太小了。有的人凡事三思而行,這也怕,那也不敢,有人說他曾有被嚇破了膽的經曆。這個被嚇破的膽,絕對不是膽囊的膽,膽囊一旦破了,不及時開刀搶救,是會喪命的。
(二)膽囊在身體的什麼地方
既然膽囊不代表膽量,那麼膽囊在身體的什麼地方?
1.膽囊在這裏安身
膽囊不是一個實體,是一個囊,好像氣球一樣,不過其壁比氣球厚,其內所含的也不是氣,而是膽汁。由於是一個囊,所以平常是摸不到的,它藏在肝的下方,不但摸不著,還看不到。
2.膽囊有吹氣的口子嗎
膽囊有個出口,就像是氣球有個吹氣的口子一樣。膽囊的出口就是自膽囊頸部向下延續長2~3厘米的管道,這條管道就是膽囊管。膽囊管就是膽囊裏膽汁進出的管道,直徑約0.3厘米,很狹窄,所以可以想象,如果膽囊裏麵有結石,結石要逃出膽囊,其大小絕不能超過0.5厘米。所以有些江湖醫生說,吃了他的藥,膽囊結石都會排出來,那是不可信的。更有這樣的“醫生”說,他在病人糞便裏找到了膽囊結石,如果看到結石的大小超過0.5厘米,可以斷定此人在吹牛,或這結石不是來自膽囊,不知從什麼地方撿來的。因為0.3厘米的小出口,是通不過比0.5厘米更大的結石的。
3.膽總管有多長
膽總管是輸送膽汁的管道,它既要運輸肝髒來的膽汁,又要運送膽囊通過膽囊管流出的膽汁。所以膽總管是由肝總管(輸送肝髒來的膽汁)和膽囊管(輸送膽囊來的膽汁)彙合而成,長7~9厘米,管的直徑0.6~0.8厘米。膽總管的終點是在十二指腸,在這裏有一個小口,膽汁就從這個口流入十二指腸。這個開口還有一個結構,就是可以伸縮的門,這個門有一個專有的名稱,叫做肝胰壺腹括約肌。當膽汁流出時,這個門鬆開,把開口張開,膽汁就進入十二指腸。當不需要膽汁時,這個門收縮,把開口關閉了,既流不出膽汁,更重要的是不讓十二指腸內的液體返流入膽總管。這個門何時開(鬆弛),何時關(收縮),完全服從命令聽指揮,按身體對食物需要來進行,是很有規律的。
(三)膽汁從何而來,怎樣流向
1.膽汁是膽囊生成的嗎
很多人以為膽汁是膽囊生成的,這不對。膽汁是由肝髒生成的。肝細胞持續生成膽汁,不斷分泌進入肝內的膽小管,肝內有許許多多的膽小管,彙集成較大的膽管,又由這些較大的膽管彙集成左、右兩條肝管,離開肝髒,兩條肝管又聚合成一條膽總管,在膽總管的中段有一膽囊管,膽總管末端開口於十二指腸。肝髒細胞生成的膽汁首先進入肝內的膽小管,再流入較大的膽管,再注入肝管,流入膽總管,膽汁可經膽囊管流入膽囊,在膽囊內進行濃縮並貯存起來。當人們食進脂肪類食物,需要消化它們時,膽囊就通過膽囊管排出濃縮的膽汁,由膽總管與十二指腸裏膽汁發揮消化脂肪的作用。
2.膽汁是由什麼成分組成的
正常成人每天分泌膽汁的量是600~1200毫升,呈黃綠色。但是經過膽囊濃縮貯存後,水分大為減少,顏色加深。另外由於貯存的膽汁除水分被吸收外,碳酸氫鹽(小蘇打)也被吸收,因成為了碳堿酸性氫。鹽為堿性物質,被吸收後,使原來是中性的膽汁變成了堿性。
其實膽汁的成分主要是水,占97%,另外是固體物,包括膽鹽、磷脂、膽固醇、膽色素及一些元素,如鈉、氯、鉀、碳酸氫鹽等。這些物質含量雖少,但各有其作用。
(1)膽鹽有什麼用:膽汁中固體物有一半(50%)是膽鹽,膽鹽隨膽汁排到小腸後,絕大部分(約95%)在小腸末端被吸收入血液,經門靜脈進入肝髒,再由肝細胞將膽鹽組成膽汁排入腸。這樣膽鹽從肝到腸,又從腸入肝,再從肝到腸,周而複始,出出進進,發揮膽鹽乳化脂肪的神通。
膽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①幫助脂肪吸收。
②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的吸收。
③刺激、促進膽汁吸收。
脂肪是不溶解於水的,所以人吃含脂肪的食物時,脂肪到達十二指腸,就由膽鹽將之乳化,使之成為一顆顆微細的脂肪粒,這可增加脂肪與脂肪酶的接觸麵,於是脂肪酶(由胰腺分泌進入十二指腸)就可將脂肪分解,有利於消化吸收。如果腸中沒有膽汁,就會有將近40%的脂肪不能被消化、吸收,脂肪會隨糞便排出,甚至引起脂肪瀉,拉肚子,拉出來的糞便有油脂。膽鹽能把大油珠分解成能消化的水溶性小滴,使不溶於水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及脂溶性維生素等變成溶解狀態,轉運到小腸上就能被吸收。因為膽鹽可刺激肝細胞分泌膽汁。肝分泌膽汁要膽鹽,腸消化、吸收脂肪也要膽鹽,所以膽鹽就得來來去去,在腸與肝之間流動。因此,膽鹽的肝腸循環是身體的需要,是有其道理的。
(2)磷脂有什麼用:膽汁中數量僅次於膽鹽的固體成分就是磷脂(占膽汁固體物的30%~40%)。它的作用與膽鹽一樣也是乳化脂肪,把大油珠分解成能消化的水溶性小滴。磷脂越多,溶解於水溶性小滴中的膽固醇也越多。
(3)膽固醇易於導致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膽汁中固體物還有膽固醇,它是體內脂肪代謝的產物之一,溶解在小微粒的中心。長期嗜吃肥肉、快餐、漢堡等高脂肪飲食的人,膽固醇含量很高,超過了小微粒的溶解能力,便可在膽汁中形成膽固醇結晶,就像用蚌培育珍珠時把一顆小砂石埋入蚌肉中,使之成為核心,逐一漸樣,層地沉積,導致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膽固醇結晶在膽汁中成為鈣和磷酸鹽。
(4)膽汁為什麼是黃綠色的:膽汁固狀物中膽色素的含量雖然很少(僅占膽汁固體成分的2%),但卻是膽汁呈黃綠色的原因。那麼膽色素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的身體每秒鍾有1000萬個紅細胞死亡,死亡後有些產物保存下來並在製造新的紅細胞的過程中被反複利用,如有些紅細胞遭破壞後的碎片就是膽紅素,它們參與了膽汁的生成。
3.黃疸是怎樣發生的
膽汁的膽色素是紅細胞被破壞後產生的碎片,含有兩種色素:
一是膽紅素,它使膽汁呈紅色;
二是膽綠素,它使膽汁呈綠色。
這兩種物質在一起,兩種色素一混合,就使膽汁呈特有的黃綠色。如果身體有了毛病,這兩種色素產生過多或流通不暢,過多地進入血液,就會使皮膚及眼睛裏的鞏膜染成黃色,醫生把這種現象稱為黃疸。醫生檢查病人時,常常把上眼皮向上提,要病人眼珠往下看,就是為了看清鞏膜是否有黃染,即病人是否有黃疸,並由此來判斷病人患的是什麼病。
(1)膽紅素產生太多:就是紅細胞的死亡太多、太快,肝膽一時處理不了,於是就留在血液裏了,這叫做溶血性黃疸。發生瘧疾(俗稱打擺子)時,瘧原蟲大量破壞紅細胞,會引起溶血性黃疸;輸血出事故,輸入血型不配的血,紅細胞被大量破壞,也會引起溶血性黃疸;被毒蛇咬傷,蛇的毒汁中有溶血毒素,使紅細胞大量破壞,亦可引起溶血性黃疸;不小心吃了毒蘑菇,其中也有溶血毒素,會發生溶血性黃疸。
(2)膽囊或膽道堵塞:此時會使膽色素倒流,溢入血液而產生黃疸,此謂之阻塞性黃疸。什麼東西會引起堵塞呢?最常見的是膽結石。結石堵在膽道裏,加上膽管的發炎,使膽汁無法流通,引石起。黃疸,這暢是了十,黃分疸嚴也重就的消情退況,。必另須一抓個緊堵時塞間,開的禍害是蛔蟲。本來蛔蟲是寄生在腸裏的,但蛔蟲也會竄動,見到哪裏有洞,就往哪裏鑽,膽道開口在十二指腸,如果蛔蟲向上竄,鑽到膽道裏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有幾條蛔蟲擠在窄窄的膽道,加上膽道壁的炎症腫脹,於是膽道就完全不通,這就發生了阻塞性黃疸。此時也必須開刀把蛔蟲取出來,解除病痛及堵塞,方能化險為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膽道從外麵被東西壓住了,所以不通暢,發生阻塞性黃疸。這見於膽道周圍的癌症,所以如果胰頭有一個硬硬的腫瘤,出口被堵了,膽汁流不到腸裏,這樣的黃疸顏色深,並且是進行性加深,是一種嚴重的病症。
(3)肝的毛病:肝細胞功能減弱或衰退後,處理血液中被破壞的紅細胞殘片已力不從心,隻好讓這些廢棄物質,即膽紅素留在血中,於是產生黃疸,這種黃疸稱為肝細胞性黃疸。
所以患有嚴重肝炎的病人,酒精中毒(肝中毒)病人,都有黃疸。身體遭受毒物侵害,都要通過肝髒來解毒,如果肝工作時已力不從心,本身也已中毒了,就會產生肝細胞性黃疸。
4.膽汁是靠什麼刺激分泌出來的
(1)膽鹽:促進肝細胞分泌膽汁的主要刺激物是膽鹽,就是通過膽鹽肝腸循環由腸再返回肝髒的膽鹽,它明顯促進膽汁分泌,使肝細胞分泌更多的膽汁,膽汁流出明顯增加。當然,膽汁分泌亦同樣受神經支配,所以人的精神、情緒都會影響膽汁分泌。麵對肥膩的食品,如果心情不好,情緒低下,神經處於抑製狀況,膽汁分泌減少時,就會表現為對這些食品沒有興趣,不想吃或吃不下,即使勉強吃了,也好像堵在心口,這是因為這些食品沒有膽汁幫助消化吸收所致。
(2)膽囊:在膽汁的轉運中膽囊扮演這些角色:在沒有進食期間,膽囊對流入的膽汁隻起到貯存和濃縮的作用。每天流入膽囊的膽汁,被膽囊濃縮5~12倍,數量大大減少,這減少的部分,也就是被膽囊濃縮的部分,主要是水,另外還有一些無機鹽,如鈉、氯、碳酸氫鹽等,但有機物質一點也沒減少。
膽囊除了對流入的膽汁發揮貯存和濃縮作用外,還有幫助膽汁排出的作用。膽汁的排出與膽囊的收縮具有密切關係,特別在食入大量的脂肪後,膽囊迅速收縮而排出膽汁。什麼原因使食入脂肪後膽囊就收縮呢?有人認為膽囊的收縮與某種激素(通俗說的荷爾蒙)的作用有關。醫學上稱這種使膽囊收縮的激素為膽囊收縮素,它可能是小腸在消化食物的過程中產生的。小腸產生這種激素,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帶到膽囊,刺激膽囊,促進膽囊收縮。
(四)膽囊在消化食物中起什麼作用
1.沒有進食時
膽囊將流入的膽汁貯存和濃縮,膽汁中的水分和無機鹽經膽囊上皮吸入進入血管。結果是膽汁容量減少了,有時可濃縮20~30倍;同時沒有被吸收的膽色素、膽鹽和膽固醇等成分的濃度大大增加,這造成了膽囊易於生成膽色素結石,是形成膽固醇結石的隱患。
2.當進食,特別是進食脂肪時
膽囊開始收縮,膽囊開口在十二指腸的門戶打開,膽汁就開始進入腸道。當食物已經到達小腸時,膽囊收縮力更強,開口的大門完全打開,於是膽囊裏的膽汁就全部排完,以便與食進的脂肪會師。膽汁與脂肪會師後,脂肪就分解開了,化整為零。這樣,由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就可與零散的脂肪小滴結合,各個擊破,就把脂肪消化了。從食進脂肪到膽囊排空膽汁,究竟要多少時間呢,這跟胃與腸推動食物向前的時間是一致的,大約是1個多小時。
(五)膽囊為什麼會發炎
與其他器官發生炎症相同,膽囊發炎大多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因為膽囊與膽管已構成一個密不可分的係統,都屬於膽汁流通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膽汁不斷地流動,所以一個段落發炎,必然導致另外的路段也發炎,所以常常把膽囊、膽管的炎症統稱為膽道感染,它包括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和膽道蛔蟲病。這些病都與膽結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膽囊之所以發炎,多先有膽囊結石,以後由於結石引起的膽囊管梗阻、膽汁淤積而發生膽囊炎。也有一部分無結石膽囊炎,可由膽囊功能異常,排空功能障礙,或致病細菌感染而引起。據統計,80%的急性膽囊炎病人膽囊內含有結石。
膽囊炎的發病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0歲以上有膽道疾病的老年人其膽汁中細菌的檢出率高,加之膽總管狹窄和結石的阻塞,均使感染容易發生。
老年人的膽囊之所以容易發炎,是與其膽囊壁增厚、黏膜萎縮、血管硬化等有關係的。
此外,老年人膽固醇代謝失調的居多,當膽囊炎或膽管受到感染時,膽汁滯留濃縮,促使膽紅素和膽固醇沉積;同時,在膽囊發炎時,其吸收功能強,水分與膽鹽減少,膽鹽與膽固醇的比例發生改變,膽固醇的濃度相對增高,易於沉積而形成結石。
既往認為,女性得膽石症的人數多於男性(約多1倍)。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之間的這一差別縮小,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二者的發病率大致相同。有人對1060例60歲以上的死者進行屍檢,發現其中患膽結石的占17.4%;而對另一組1500例70歲以上的死者進行屍檢,發現其中20%有膽結石。還有文獻報道,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半有膽結石。
由於膽囊炎與膽結石密不可分,所以我們常常把膽囊發炎的毛病叫“膽囊炎膽石症”。又由於膽囊與膽管密不可分,其實質都是用來運輸膽汁的道路,所以我們又把膽囊發炎與膽管發炎合在一起稱為“膽道感染”。
膽道感染是常見疾病,按發病急緩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按發病部分可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兩類;膽囊炎又根據其內有無結石分為結石性和無結石性膽囊炎。膽道感染與膽石病常為因果關係。膽囊炎症多先有膽囊結石,當結石引起膽囊管梗阻時,膽汁淤積,細菌繁殖,發生感染而導致膽囊炎;也障有礙一,部分無全結身石感性染膽,如囊敗炎,是病由,於某膽個囊功能異常,,排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以及致病細菌自血液流動帶到膽道傳播而引起的。膽管炎症可由於膽管結石和腸道致病細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數由膽管癌和膽道蛔蟲病所致。我國由於蛔蟲病發病率高,特別在農村,由蛔蟲引起膽道感染的也很常見。而膽道經常發生炎症性感染,尤其是大腸杆菌和厭氧菌屬的感染,又是原發性膽管結石的致病因素。
1.急性膽囊炎
(1)起病原因:急性膽囊炎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三點:
①膽囊管梗阻。80%是膽囊結石引起的,其他的因素還有膽囊管扭轉、狹窄和蛔蟲堵塞等。當膽囊管梗阻後,膽汁濃縮,濃度高的膽汁酸鹽會損害膽囊黏膜上皮,引起炎症變化。
②致病細菌入侵。大多通過膽道逆行而入侵膽囊,也有自血液循環入侵者。致病細菌主要為革蘭氏陰性杆菌,如大腸杆菌、產氣杆菌和綠膿杆菌等。如合並產氣厭氧菌感染時,則會引起急性氣腫性膽囊炎。
③創傷、化學刺激。一些急性膽囊炎發生於嚴重創傷和大手術後,膽囊收縮功能降低,膽汁淤滯、膽汁酸鹽濃度增高,刺激膽囊黏膜致病。胰液返流入膽囊,亦可引起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
(2)病理變化:急性膽囊炎起始時膽囊管梗阻,內壓升高,膽囊黏膜層充血水腫,滲出增加,此時為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如炎症發展,病變可波及膽囊壁的全層,水腫增厚和血管擴張,漿膜也有纖維性和膿性滲出物,成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如膽囊內壓繼續升高,壓迫囊壁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組織壞疽,即為急性壞疽性膽囊炎。如囊壁壞死穿孔,膽汁從穿孔處流到腹腔會導致膽汁性腹膜炎;膽囊穿孔的部位常在頸部和底部。急性膽囊炎時膽囊內膿液可波及膽管和胰管,導致膽管炎和胰腺炎。
(3)怎樣知道膽囊發炎了:
①有什麼表現。急性膽囊炎有較典型的發病過程,常起病在進食油脂後,表現為右上腹部劇烈絞痛,陣發性加重,通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並出現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病情重時還會伴有畏寒和發熱等症狀。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雖不甚典型,但基本相似,且病情發展同樣較快。應及早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診斷。
②檢查時發現。
右上腹部有壓痛和肌肉緊張,用大拇指按住右上腹肋緣之下,病人就不敢呼吸,這在外科叫墨菲氏征陽性。常在右上腹部觸到團腫塊大時而,又則有右觸上痛腹的部膽腫囊塊。界如限大不網清膜,活動度也受限。感染加重時,部分病人出現黃疸,這可能是膽囊結石排入膽管造成膽管梗阻所致,也可能是膽囊的急性炎症波及膽管,使之水腫、阻塞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