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掩映在情愛中的故鄉(1 / 1)

倉央嘉措作為六世達賴喇嘛和才情橫溢的浪漫主義詩人,對西藏的政治、宗教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作的詩歌,也被稱為道歌,意即可以詠誦的宗教唱詞,卻蘊含著對綿綿不絕的男女情愛的讚美,同時,在他的詩歌中不斷提及的西藏地名、動植物和物產中,表現出他對故鄉的深深懷戀。愛情、故鄉和信仰互相糾纏在倉央嘉措的詩歌意象之中,成就了他的詩歌的生命和意義。倉央嘉措離開我們已經300多年了,他的詩歌已經成為青藏高原乃至整個人類傾吐衷腸的一種途徑或者一種模式。如今,他的詩歌作為藏族流行音樂的一個重要元素,通過網絡、媒體和各種音像製品在廣泛傳播。許多歌手以能夠演繹他的詩歌而感到光榮。

倉央嘉措出生在西藏山南一個叫納拉沃域鬆(意為鼻山下三窪地)的地方,這裏是西藏最美的地方之一,在阿旺倫珠達吉所著的藏文版的《殊異聖行妙音天界琵琶音》(《倉央嘉措秘傳》)中,是這樣描寫這一地區的:說到(倉央嘉措)誕生之地,原來是烏仗那第二佛祖曾經加持過的寶地,那裏遍布秘籍寶藏……年稔穀糧十三種,林木瑞草花果數不清。

倉央嘉措就這樣無拘無束地生活在這片山野之中。

在這期間,在遠離他的家鄉的聖地拉薩,這個似乎跟他毫無關係,但實際上卻與他的生命緊緊維係在一起的高原古城,發生了一件與他此生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件:他的前世活佛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圓寂後,大權在握的攝政王第斯?桑結嘉措卻密不發喪,封鎖了活佛圓寂的消息。當遠在北京紫禁城裏的大清康熙皇帝通過一個偶然的事件,知道這個讓他始料未及的事情時,時間已經過去了13年!

如此,倉央嘉措還迷戀於故鄉的山水自然,沉醉在男情女意之中的時候,他被迎請到了布達拉宮。

此刻的倉央嘉措並不知道他已經是西藏政教合一製度最高權力的象征,更不知道以後將要走過的風雨和坎坷,但這一刻,他已經具備了他將要成為一名浪漫詩人的所有條件:在故鄉的山野中,他受到了當地廣為流傳的藏族和門巴族民歌的陶冶,他稔熟那裏的山歌野曲;15歲的年紀,情竇初開,他已經品嚐了愛情的甜蜜與痛苦;業已開始的僧侶生活將使他受到信仰與愛情之間的艱難抉擇(這也是他詩歌中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將接受思戀與苦修雙重的煎熬;他要接受藏文大小五明文化的學習,其中屬於小五明之一的藏文詩律學中的“年阿”體詩歌將為他的詩歌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曆史似乎就是為了要在代表著西藏統治階級意誌的達賴喇嘛轉世係統中,添加一筆不一樣的色彩,成就一位才華出眾的浪漫詩人,特意讓倉央嘉措選擇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從民間走進了布達拉宮。在第斯?桑結嘉措一手遮天的強權之下,他經曆著青燈黃卷的苦修,經曆著對故鄉的思念。在布達拉宮,他開始用書寫經文的斜頭筆,在牛皮紙上寫下一行行飽含著他的回憶、痛苦和企盼的優美詩句。

閱讀他的詩歌,我們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在對愛情充滿渴望的同時,難掩對故鄉的懷戀,這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像一層難以驅散的濃霧,彌漫在他的詩歌之中。透過倉央嘉措的詩歌去透視故鄉,會看到在纏綿悠長的愛情意象背後,掩映著一片風光旖旎、鳥語花香的美景。顯然,對故鄉的讚美和思念,不是詩人刻意的描述,而是一種自然的流露。

在倉央嘉措的詩歌中,出現了許多地名,這些地名中,除了故鄉門隅,還提到的地方有:拉薩、瓊結、工布、塔波等,這些地方大致屬於雅礱河穀地區,與詩人的故鄉山水相連,從大的地理概念上來說仍然是詩人的故鄉。同時,詩人通過對這些地方的描述,勾勒出了他在布達拉宮生活期間的大致輪廓。

他在布達拉宮生活了不到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柔弱的心身經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難,最後遭人陷害,被趕出了布達拉宮,在被押解進京的途中,路經青海湖畔,身死他鄉,年僅24歲。而一部《倉央嘉措秘傳》卻又揭示了他的另一種人生:他在押解途中逃遁,遊曆康、藏、甘、青、川、內蒙及印度、尼泊爾、蒙古等地,64歲時圓寂於阿拉善。

倉央嘉措充滿傳奇的人生經曆和他直指人心的纏綿情歌,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多彩綺麗的遊曆地圖,而《倉央嘉措詩歌地理》這本書,就是試圖對這份地圖進行注解,揭示掩映在那些地名背後有關倉央嘉措的故事。

愛情、故鄉、信仰,這三個詞彙或者意象糾結在倉央嘉措的詩歌之中,成就了這些優美詩歌綿延不絕的生命,這本書,就是虔誠吟誦這些詩歌的一點體會或心得。

龍仁青

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