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爾族也是自己的子民,這位皇帝陛下真能下得去手?嘿,還真別說,這位皇帝陛下還真就能下得去手,一來是因為他繼位的時間還不算太長,年輕氣盛,容易情緒衝動,而第二點,就是因為在他的心底,他的子民,隻有紫荊花帝國的那些同族的老百姓,那些古爾族人……嗬嗬,畢竟是異族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必須要把他們給徹底減除,才能徹底的安心。而第三點,就是因為這些古爾族的渣滓,他們鬧的實在太過分了。
當時,迫於皇帝陛下的龍威,本來表示反對的大臣們絕大多數都選擇了妥協。對他們來說,能夠表達一下自己的反對意見,就已經是盡了自己當臣子的本分,畢竟真正能做決定的,還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陛下,換句話說,這個紫荊花帝國,是皇帝的,是自己的,但歸根結底也是皇帝的。是他們家的,他自己願意折騰,願意冒險,自己何苦去討那個厭?一旦把皇帝給得罪了,想來自己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絕大多數大臣都是這麼想,可畢竟不是全部,龍生九子種種不同,總有那麼幾個不怕死腦袋硬的,當時就有幾個大臣,在皇帝的龍威之下不肯屈服,聲淚俱下苦苦相勸,道理說了一大車,就算是一塊鐵,放在胸口都被捂熱乎了。可是這位皇帝陛下的心,比鋼鐵還要堅硬,他決定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更改,開始的時候,說也就說了,不同意就罷了,可是這些大臣們不依不饒,弄的皇帝陛下煩不勝煩,最後一怒之下,竟是將其中那位帶頭的大臣給送上了斷頭台,而其餘的跟風的大臣,也都被投進了監獄。
這一下,再也沒人敢說話了,大家都已經深深的知道,這位剛愎自用的皇帝陛下殺人根本不眨眼,如果再繼續爭論下去,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是不是下一個被推上斷頭台的倒黴蛋。
俗話說,大戰在即,先斬大將——不吉!
刨除一些迷信的因素,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大約在半個月之後,大軍出發,兵鋒直指西北的查爾莫斯行省。而跟第一次蠻族戰爭爆發初期,士氣高漲的情況相比,這一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被一種很低落的情緒包圍著。
能贏嗎?
我們能打過古爾族那些野蠻人嗎?
軍隊的士氣,前所未有的低落。
而且,因為調度時間太短,並不算太暢通的關係,經常會有軍隊出現斷糧,斷柴,缺少衣被,缺少帳篷,無處歇息的狀況,而這樣一來,讓原本就低落的士氣更是到了一個快呀崩潰的邊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