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你知道胎教是什麼嗎?(1 / 3)

1.古代話胎教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提到胎教,第一反應就是懷孕期間“聽聽音樂”“撫摸胎兒”“和胎兒對話”,在人們的印象中,“胎教”似乎是近年來發展的一個“新鮮事物”。其實並非如此,“胎教”一詞古代很早就有了。

我國的許多史籍中都有關於胎教的記載,我國最早描述胎教的著作是公元前100年的《大戴秘禮》和《烈女傳》。此兩本書均提到:孕婦的一言一行應端莊純正,飲食起居應有規律,並保持心情愉悅;同時還強調“慎胎”,認為母親的行為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辭海》中對胎教的描述是:“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受孕婦的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婦必須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叫‘胎教’”。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有“養胎論”,宋代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也專門描述了“胎教論”,明代醫著《醫學入門》和《奇效良方》中更對胎教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清代《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收錄了曆代有關胎教的內容。

我國古代對“胎教”概念的闡述是比較全麵的,包含了孕婦的飲食、日常起居、性生活衛生、環境、情緒等諸多內容。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麵。

(1)節飲食。胎兒的健康成長關鍵在於母體直接供給的營養,而母體的營養主要來源於直接攝入的飲食,因此,孕婦飲食營養的攝入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孕婦應節飲食,不暴飲暴食,不過飽過饑,特別要戒生冷油膩,吃清淡平和的食物。這樣才能有助於養胎,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反之,若孕婦飲食失節,饑飽失度,喜食重味,則易導致消化功能失常,營養不均衡,使胎失所養,胎兒就會發育不良。

(2)勞逸結合。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而運動要適量,適度運動才有利於健康。孕婦切不可長期坐著不動或睡著不動,貪圖安逸,要做些有規律性的力所能及的運動,如散步、做孕婦體操、做簡單的家務等,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孕婦由於承擔了2個生命的負荷,因此也不能過於勞累,過度運動有害無利。按照中醫的說法:人稟氣血以生,胎賴氣血以養,太逸則氣滯,太勞則氣衰。

孕婦活動的強度和負荷一定要適宜,這樣才能增強體力,保證氧供給,增進食欲,保持旺盛的新陳代謝,促進胎兒大腦及器官的健康發育,還為將來的分娩做好產力準備。具體活動原則為:懷孕5個月以前以安逸為主,5個月以後以小運動量散步、做孕婦體操、做簡單家務等為主。

(3)忌房事。所謂房事,是指夫妻間的性生活。婦女受孕之後,要節製房事,以保證胎兒健康平安地生長發育。古籍《產婦籍》中有這樣的論述:“懷孕之後,首忌交合,蓋陰氣動而外泄,則分其養孕之力,而擾其固孕之機,……動而漏下,半產,難產,生子多疾。”這就是說,懷孕以後,首先要禁房事,尤其是懷孕早期(懷孕前3個月)孕婦由於妊娠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疲勞等,容易導致自身和胎兒的營養供應不足,影響健康,若此期間仍行房事,則易引起流產;懷孕末期(懷孕的後3個月)由於孕婦腹中胎兒較大,胎兒又即將入盆,造成孕婦行動不便,且陰道受壓變短,若此期間仍行房事,則易引起早產或“生子多疾”。由此可見,孕婦房事原則為:孕婦在孕期前3個月和懷孕末期的3個月應禁止房事,以保證胎兒健康發展,懷孕中期(孕4~7個月)要盡量節製房事。

(4)慎寒溫。所謂寒溫,就是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傳統中醫認為,婦女在懷孕之後,生理上發生了較大變化,比較虛弱,極易受外界環境如風、寒、暑、溫、燥、火的侵襲,特別是感染風寒之後,極易導致疾病,重則危及胎兒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