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進西藏的日子
2007年7月9日下午,我作為出征西藏的湖南省第五批援藏幹部,一直呆在家裏等待出發時刻的到來。下午四點,我戀戀不舍地離開自己的家來到省委九所。因考慮到飛機上的飲食大家不一定習慣,下午四點三十分,省援藏援疆辦安排我們到省委九所二號樓用餐。下午五點,歡送我省第五批援藏幹部大會正式在省委九所大會議室召開。能夠容納100多人的會場濟濟一堂,我的家人和僅兩歲半的兒子坐在了會場專門為我送行。
會議開始前,在一陣節奏明快的運動員進行曲聲中,省委省政府為我們每位援藏幹部披上“援藏光榮”的紅色綬帶。下午的歡送大會由省委組織部第一副部長盛茂林同誌主持。會上,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黃建國同誌勉勵援藏幹部牢記使命,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奮發有為,努力為西藏的穩定發展多作貢獻;真誠服務、自覺做促進民族團結的模範;廉潔自律,維護湖南援藏幹部的良好形象。黃部長還要求長沙、株洲、嶽陽、常德四市和省直有關部門要切實關心援藏幹部的學習和工作,解決後顧之憂,做援藏幹部的堅強後盾。第五批援藏幹部總領隊張漢華同誌代表援藏幹部莊嚴承諾:一定不辜負省委省政府和6800萬三湘父老的期望,紮紮實實苦幹三年,發揚“老西藏”精神,為湖南人民再立新功。
會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領導同誌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援藏幹部所在單位都派來領導為大家送行。我們單位當天在開全省宣傳部長會,除收到無數電話和短信祝福外,幹部處長李穎等同誌還專門趕到九所為我送行,我一直很受感動。在我們這批援藏幹部隊伍中,許多同誌拋棄了在家的幸福和歡樂,離別嬌妻幼子,支持西藏的經濟建設。來自株洲縣的鍾勇軍同誌的小孩僅八個月,省政府辦公廳楊通遠同誌的兒子隻有一歲半,還有幾位同誌的小孩正準備上小學,此時,他們是多麼需要父親的嗬護啊!當我們乘坐的四輛考斯特汽車即將離開的時刻,許多小孩不停地在招手喊“爸爸”,許多家屬都流下了惜別的眼淚,場景十分感人。
進入機場後,廣播通知我們,原定於晚上七點四十分的飛機可能要晚點到十點三十分,我坐飛機第一次遇到等這麼長時間,三個多小時的時間不知如何打發,一時間很是無奈。好不容易等到機場的通知,那時已經晚上十一點了。經過約一小時三十分鍾的飛行,10日淩晨零點三十分,我們成功到達四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晚上被安排在西藏駐成都的一個招待所裏。
10日淩晨六點十分,我們被酒店電話叫醒,匆匆吃完早餐後,我們即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同行的還有湖北第五批和安徽第三批援藏的戰友,大家一路有說有笑,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我們於上午十點三十分準時到達西藏貢嘎機場。
當飛機從萬米高空下降後,我第一次看到雪域高原是如此的壯觀和美麗:湛藍湛藍的天空,廣袤無垠的原野,水草豐美的河穀,雄偉挺拔的山峰,山體間還有許多類似青稞樣的大片綠色植物,心中不免湧動一種莫名的興奮。下飛機時,大家動作都很慢,有點像月球探險者,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發自內心地一笑。那天太陽光不是很強烈,溫度隻有24攝氏度。湖南、湖北、安徽三省的一百多名援藏幹部排著隊,慢慢走出機場大廳。山南的藏族幹部給我們每人都獻上潔白的哈達,兩排站得整齊的小學生吹起了嘹亮的隊號,有的拿著漂亮的花環高呼歡迎的口號,許多藏族青年男女在道路兩旁載歌載舞,一時間鑼鼓喧天,非常熱鬧。此時,我並沒有感到在長沙時許多人告訴我的那種可怕的缺氧,倒是藏族兄弟姐妹那些烏黑發暗的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這應該是紫外線太強的緣故。此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終於到達了日思夜想的西藏,到達了夢寐以求的山南,在這裏,我將要和藏族同胞一起,度過生命中最寶貴最美好的三年時光。
在從貢嘎機場到山南的路上,西藏獨特的風景讓我詫異,兩邊的山上寸草不生,看起來讓人觸目驚心。有些地方已經開始沙化了,使人感到無邊的荒涼。進藏前,就想到三年一定要完成一本書,於是在車上感受外麵的景色,但一時理不出頭緒來,最為強烈的感受是山南處在一種遙遠的、荒涼的包圍之中,我覺得,如果人的一輩子生活在這種荒涼的包圍之中,人生也許會被單調化、凝聚化,內心就有一種惆悵感。
不過,汽車在沿著雅魯藏布江行進的過程中,我還是看到了不少綠色。在江邊的沙灘上,人們栽下了成片的楊樹和柳樹,長得很旺盛,但和無際的荒山相比,這些綠樹顯得很孤獨和渺小。像人類在大自然麵前一種十分無奈的掙紮。我內心希望這片綠洲能夠擴大下去,但又擔心數年後這片綠洲會在人類和大自然的殘酷的肆虐下不複存在。
在道路的兩旁,建有不少農牧民的房子,這些房子都很矮小,建在一望無際的沙灘上,周圍還有成片的楊樹和小溪,院落顯得優雅而寧靜。幾乎在所有的土坯房子和院落的周圍,樹枝上都有花花綠綠的布條在風中搖曳,據說是經幡。後來有人告訴我,這些經幡經過風的吹拂和雨的洗禮,能夠給藏族兄弟姐妹帶來無盡幸福和希望。
中午十二點鍾左右,我到達山南地區區府所在地澤當鎮。一進城區,澤當萬人空巷,市民夾道歡迎,鑼鼓喧天,鼓號齊鳴。鮮花、哈達、青稞酒,讓我沉浸在幸福之中,同時也感受到澤當人民對援藏幹部寄予的莫大希望,作為援藏幹部,我感到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進入駐地,高原反應侵襲著包括我在內的每個人。所有同誌都不同程度地感到頭暈、頭痛、腦脹、睡不著覺。幾位反應強烈的同誌,剛到澤當,第一天晚餐時就感到惡心,嘴唇發紫,頭暈目眩,甚至嘔吐,然而大家並沒有叫苦,利用預先學習的衛生保健常識,盡量自己處理,同一房間的同誌也及時關心,相互照顧。第二天,大家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各種場合。
到達山南後,我住進了澤當飯店,接下來的幾天,山南地委、行署為我們舉行了新老幹部歡迎歡送會。黨委領導的殷切期望,前任援藏幹部的語重心長,此時都化作了無窮的力量。我暗暗緊握拳頭,我將以我的全部所學為西藏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後的一周,我隨省第五批援藏幹部總領隊,山南地委委員、行署副專員張漢華同誌深入到紮囊、桑日、貢嘎縣等地調研,實地考察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及農牧民生產生活情況,通過調研,更加堅定了我融入西藏、奉獻山南的信心和決心,力爭做得要像總領隊張漢華同誌強調的那樣,在援藏的三年中,要樹立樸樸實實做兒女的思想、紮紮實實做工作的作風、缺氧不缺精神的品質、艱苦不降標準的境界,在援藏工作中磨練意誌,鍛煉體製,錘煉品質,提高素質,做好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宣傳者,加快西藏建設的參與者,促進湘藏友誼的實踐者,構建和諧西藏的奉獻者,讓西藏人民滿意,讓湖南人民放心。
西藏的魅力
2007年7月,作為援藏幹部的我從萬裏之遙的洞庭之南來到美麗而神秘的雪域高原。未到西藏之前,西藏對於我來說僅僅隻是一個地理概念,頭腦裏閃現的是皚皚的白雪、荒蕪的高山、漫天的黃沙、缺氧的高原及渺無人煙的環境。今天,當我真正投入她的懷抱,聆聽她的呼吸,感受她的心跳之後,徹底讓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來到西藏後,我的思想感情似潮水般洶湧澎湃。作為一名新聞宣傳工作者,我覺得現在很有必要,同時也有責任、有義務讓內地的親人和朋友及未曾到過這兒的人們通過我的描述,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而美麗的西藏。美麗神奇的雪域風光讓人一見傾心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高山大川,有千頃良田,有翠綠的湖泊,還有遼闊的牧場。這裏還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日夜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江,千百年來呼嘯著匆匆離去,她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雪域高原幾千年來的滄桑和50多年來西藏發生的巨大變化。如茵的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似片片雲彩,勇敢的草原牧民袒胸露肩,身佩長劍短刀,騎著高頭大馬,顯得格外英武。色彩斑斕的野花遍地綻放,芳香四溢,遠處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令人心曠神怡。
西藏的土地不僅神奇而壯美,同時也充滿了靈性,內地人來西藏,會因為這裏的明亮和純淨而感覺像來到了一個夢幻般的彩色世界:空曠的原野,純淨如洗的藍天,高峻肅穆的雪山,幽深浩瀚的湖泊,漫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這裏的確是人類莊嚴情愫升華的理想所在。西藏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她從不晦暗,非常大氣地把各種色彩在天空、高山和大地上張揚出來。這是內地經常遇到灰蒙蒙的天氣的人所享受不到的美景。麵對這明快而純淨的色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打開相機,盡可能多地把它攝入我的鏡頭,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裏。
這片神奇的土地是那麼的不同,以至於我們在西藏不同的地方,就猶如到了兩個不同的世界。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約占西藏自治區麵積的三分之二,這裏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這是一片孤寂的土地,清冷而廣袤。寬廣的草原上有著脆弱的植被,赤紅的土地蘊涵著無限的貧瘠。還有一眼望不到頭的雪山戈壁。陽光下,雪山如藍光通透,天空中,白雲似雪團般堆積,低矮的相伴著群山。更有一條條小河橫亙其中,銀光閃爍,潔白,似哈達,湖泊安靜、深邃而神秘。這裏人煙稀少,與之相伴的隻有生活在此地的成群的野馬、野犛牛和藏羚羊等各種珍稀動物。
這裏是西藏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自然地域,大部分為無人區,猶如一片充滿神秘與浪漫的土地,天地間最粗獷的美。身處藏北高原,這種感受叫做震撼,天地有大美而無言,在無限的空寂中,側耳便可聽見草長的細微聲音,風聲,水流的汨汨聲,陽光傾瀉下來,牧歌如飛。藍天白雲底下,是一條一縷的翠綠、淺紅和淡藍,藏北的景色便顯得格外平靜和寬廣。眼前是橫亙千古的荒涼境地,此般風物,自是讓人不知身處何地。
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穀地。這裏土壤肥沃、雨量集中,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也是西藏人口、城鎮最為集中、工業生產最為發達的地區。走進藏文化的發祥地、藏民族的搖籃——山南,在欣賞眾多西藏第一的同時還可以飽覽雅礱文化的博大精深。山南是一個在曆史輝煌折光中的神秘極地,一個養育藏族先民,讓你與之而來的心靈淨化的生命聖地,一個伴隨西藏高原再度隆起的絕倫絕妙的旅遊勝地,一個始終讓你感到返璞歸真的絕境佳地。走進山南,可以聆聽雅礱大地奏響的曆史古韻,可以目睹文成公主留在雅礱河畔的典雅身影。山南境內的雅礱風景名勝區陽光充足,空氣清新,視野遼闊。由於海拔高,似有山低雲矮、星月咫尺之感覺。她以高原河穀地貌為特征,以藏民族曆史、佛教文化遺存為內涵,融民族風情為一體,是具有文化保存、觀光朝聖、風情體驗、科學考察和學術研究等功能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藏南的林芝被稱為西藏的瑞士、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峽穀著稱於世,並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布,異常豐富的植被及野生動物資源,山高水長,人力難及,原始自然風貌保存完好,是世界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足的淨土之一。這裏充滿了綠色,生長著巨大的原始森林,甚至距今2600年的世界柏樹之王和1660年的古核桃樹之王也生長在這裏。置身於林芝,真讓人難以相信西藏會有這樣一方天地。走進藏東,就像行進在一個巨大的山石盆景裏,景色異常壯美。那裏是最接近陽光的地方,空氣因而透明;那裏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靈因而寧靜;那裏是最後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藏東昌都地區是雪域高原的另一個世界,是鎖在橫斷山脈深處的一片淨土,孕育著神秘、孕育著恢弘、孕育著古老而獨特的高原文明。這裏湛藍的天空、蒼茫的草原、神山聖湖、亙古雪峰,無一不向世人昭示著永恒的魅力。而那獨特多姿的康巴風情、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也對人們充滿了無盡的誘惑。這裏山高穀深,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以及它們的60多條支流像條條玉帶般盤繞其中。俯瞰昌都,萬峰突起,氣勢磅礴,座座山脈猶如巨龍昂首。遙望遠方,群山崢嶸,江河縱橫,牛羊成群,真讓人仿佛置身於雄偉壯麗的畫卷之中。廣闊的森林和草原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在許多地方,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呈現出一派最美麗的自然畫卷。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場,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山上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叢,而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巒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是對這裏的真實寫照。
昌都不但風光秀美,人文景觀也獨具魅力。作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觀豐富獨特,多彩多姿,極具神秘色彩。走在茶馬古道上,當朝陽灑向大地,風景如畫的山穀發出耀眼的光芒,一座座莊嚴的古刹,鱗次櫛比,氣勢宏偉,猶如瓊樓玉宇落入人間;步入這輝煌的迷宮,一尊尊高大的佛像菩薩,神態各異,形態優美,仿佛教化眾生渡過無邊苦海之艱辛,入極樂世界之樂趣;一幅幅天上、人間和神、人的畫麵,置善惡於眾目,讓人眼花繚亂;一朵朵五彩繽紛的酥油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一個個身穿袈裟的僧侶,踏著曆史的煙靄,靜穆成一尊不朽的形象。在這裏,誰也無法阻止你奔騰的思緒,隻有對人生入世與出世的認識,宗教與世俗的理解,才有麵對曆史的沉思和未來的展望。觀光這一切的輝煌,都是你渴望永久的夢幻。不同民族的文化、曆史、宗教以及經濟特色、生活習俗因了這條古道而相互交彙、影響,形成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萬花筒。高天厚土的曠世絕景讓人如臨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