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坤寧宮,聽說秋水竟然懸了梁,若不是小林子恰巧有事情去尋她,恐怕她此時早已香消玉殞。這一鬧騰,我心中再沒有初時的那份惱怒,全身被濃重的無力感籠罩,知道地是秋水她自覺對不起我,又見我與順治鬧騰,這才尋了短見,不知道的,不得認為是皇後所逼?還好她沒死成,否則這一條人命,也要加到我地身上吧。
三日後,太後起程前往南苑,我前往慈寧宮送行,順治這三天都沒露麵,許是還在與我置氣,又或許是在等我前去道歉。太後的鳳輦漸漸遠去,看了一眼身邊的順治,卻看見他正扭著頭與烏雲珠說話,我知道他這是做給我看,如果我不主動道歉,他會一直這麼別扭下去麼?我不動聲色的與身旁的佟妃換了個位置,帶著襲人悄悄離去,雖然這種做法又算是對皇帝的一種“不敬”,但我好象從未對他“敬”過,不是麼?“襲人,咱們去瞧瞧來喜罷,這麼久沒見他,不知道他有練了什麼絕技了。”襲人聽我一說自是答應,剛繞過慈寧宮的正殿,便見到一個小太監手中捧著一厚撂的書,急急忙忙的朝正殿方向跑,冷不防見到我腳下一停,忙著下跪,這一忙,手中的書便有幾本散落在地,襲人皺著眉道:“做什麼慌慌張張的?”那小太監慌道:“稟娘娘,這些書都是朝中大人們呈給太後的佛經佛錄,奴才一時糊塗,忘了將這些書呈給太後,這才急著前去呈上。”襲人道:“你現在急也沒用了,太後已經啟程了。”
那小太監差點哭出來,“這……這可怎麼辦?若讓福公公知道,必定打死奴才。”我笑道:“你不用害怕,幾本佛經而已,等太後回來不是一樣能看?”說著我的視線不自覺的落在散落在地上的書上,被一本吸引住了注意力,襲人察覺到我的心思,上前將那本書拾起,交在我的手中,深藍色的封麵上寫著三個大字:道德經。我哭笑不得的朝那小太監道:“你的確是不盡責,太後喜歡佛經,你便見著‘經’字的就往上呈,這道德經也是佛經麼?還好沒讓太後見著,不然你定會挨罰。”那小太監眨眨眼睛,眼中一片茫然地道:“這……這個經,不是佛經麼?陳大人交給奴才時,還再三叮囑一定要交到太後手中,奴才還以為這是多麼了不得的孤本呢。”
聽他一說我倒有些奇怪,宮中太監幾乎都是貧苦出身,能識字的不多,出現這種錯誤也在所難免,隻是那個什麼陳大人,難道他也不識字?我好奇地翻開那本道德經,第一句便是那眾所周知的“道可道,非常道”,下麵還密密麻麻的寫了不少注解。果然是一本“貨真價實”的道德經,隻是把道德經當成佛經呈給太後,他就不怕有戲耍之嫌?“那個陳大人是什麼人?”“回娘娘的話,是監察禦史陳蕭大人。”“監察禦史?”我輕笑,“他將這本書遞上來想必使了不少銀子吧?”監察禦史隻是一個從五品的官職,在這天天與朝中重臣打交道的太監眼中自是不值一提,沒有銀子開路,又怎能一路將這本書遞到慈寧宮來。那小太監咽了咽口水道:“奴才不知……”我擺了擺手,“行了,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個陳蕭他為什麼要花著銀子,冒著大不敬的危險將這本書遞上來呢?莫非是想引起太後的注意好對他另眼相看?不嫌太冒險了麼?“那個陳大人交給你這本書的時候有沒有說過什麼別的?”那小太監連道:“娘娘聖明,陳大人的確說了,他說,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全在開頭,要太後娘娘從頭看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