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見的性心理障礙
(一)同性戀
同性戀(homosexuality)是指在正常條件下,對同性持續表現性愛的傾向。即性欲和性行為的滿足是同性為滿足對象。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的常見類型,可見於不同的年齡階段,但以青年為多,男性多於女性。美國於1975年承認同性戀的合法化,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其刪除。理由是:同性戀除將同性戀行為作為重要或惟一的性行為方式外,其他方麵與正常人相同。在我國,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中,將其列為性心理障礙。同性戀的行為具有隱蔽性,確切的患病率很難得到。據美國性學家金賽(Kinscy)的統計,絕對同性戀在男性中占4%,女性中占3%。在美國承認其合法地位以後,青年中同性戀達5%。
根據同性戀的表現,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①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即戀愛雙方都是男性或都是女性。男同性戀者性夥伴多不固定,而女同性戀的感情專一、行為隱蔽。同性戀失戀而發生“情殺”的基本是女性。②精神同性戀與實質同性戀。前者隻有精神相愛而無實質的性行為,後者兼而有之。③主動型同性戀與被動型同性戀。前者扮演“丈夫”角色,後者扮演“妻子”角色。其中主動型女同性戀和被動型男同性戀是絕對同性戀。絕對同性戀是指隻對同性有性愛興趣,又稱單相同性戀;相對同性戀是指他們不僅有同性性愛,也有異性性愛活動。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如下。
1.精神分析理論的觀點認為每個人在兒童期都有一個同性色情期。根據這一觀點,如果兒童期以後出現同性戀行為,則是心理發育受阻的結果;或是由於不正常的家庭導致患者出現閹割恐懼,使其性心理退化到兒童期。即使性心理發育正常,同性色情期的某些痕跡仍可能在人格中留下持久的烙印。因此,同性戀是普遍存在的。
2.家庭環境的影響目前,更多的人將同性戀歸於不正常的家庭環境。認為父親凶殘或與兒女的感情疏遠,母親富有魅力並占據主導地位的家庭,最易導致子代的同性戀。男同性戀家庭背景的共同特點是:父親不能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孩子在與母親保持密切關係的同時,存在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結果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產生對母親強烈的害怕和痛恨,對自己的性身份不能很好地認同。
3.社會因素有些秘密的同性戀酒吧,是同性戀聚集活動的場所,也是同性戀的訓練中心。許多青少年在這裏墜入同性戀的煙海。經濟因素也影響著同性戀的發生,在西伯利亞北部,經濟地位低的男性娶不起親,同性戀行為較為普遍。
(二)窺陰癖
窺陰癖(voyeurism)是指暗中窺視異性的裸體或性活動,以達到引起自身性興奮的強烈欲望,以獲得性滿足。表現為周期性出現窺陰欲望,從窺陰中得到性滿足,對正常的異性性生活沒有興趣。這類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麵多是膽怯的,但窺陰的欲望異常強烈,千方百計達到目的,且屢教不改。他們偷看異性洗澡、換衣服、排便及從暗處窺看別人的性活動過程等,並伴有手淫,從中獲得極大滿足。
如果窺陰欲望的強度不超過正常的異性性生活,不能視為窺陰癖。因為有些人,在性交時窺視異性裸體,以激發性衝動,進而獲得更強烈的興奮,屬正常性行為。
(三)露陰癖
露陰癖(exhibitionism)是指反複強烈地涉及在異性麵前暴露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象,並付諸行動,以露陰作為緩解性緊張和取得性滿足的主要或惟一的方式。患者對受害人沒有進一步地接觸,典型症狀是露陰,是性犯罪常見的類型,一般隻見於男性。露陰者希望將自己的陰莖在其他人,尤其是女性麵前暴露出來。當女性看到後,大驚失色、驚叫逃跑,露陰者見之,大為滿足。
(四)易性別癖
易性別癖(transsexuals)又稱性轉換癖。表現為患者在性心理上發生變異,認定自己的性別與生殖器官所顯示的性別完全不符,因此強烈希望改變自己性器官的形狀,要求改變體態與打扮,向異性轉化。易性別癖者為自己的性別深感痛苦,為自己不是異性感到遺憾,嚴重者渴望自己變成異性或堅持自己就是異性。他們在行為、聲音及愛好上仿效異性,身著異性服裝,固執地要求醫師用手術的方式改變生殖器的形態等。易性別癖以男性多見,男女發病比例為3∶1。對於自身性別的確認一般在3~4歲完成,如果此時發生性別確認障礙,成年後就可能出現易性別癖。
其他性心理障礙還有異裝癖、戀物癖、摩擦癖、施虐狂與受虐狂等,在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性心理障礙的心理谘詢
性心理障礙者,以變態性行為獲得性快感。一般情況並不積極主動就醫。但有些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與社會行為規範的衝突,並且內心感到痛苦,亦會主動就醫。各種性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其症狀均為性行為方式的異常,故進行谘詢的方法大致相同,同時還需進行心理治療。常用的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認識領悟療法、行為矯正療法、精神分析療法、以人為中心療法等。
(一)支持性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supportivetherapy)的目的是對來訪者給予無條件積極關注,減輕來訪者的心理壓力。谘詢者以非批判性的態度,積極關注來訪者,尊重他是有價值的人,選擇地突出來訪者言語和行為中的積極因素,幫助來訪者認識和利用自身的積極因素,戰勝性心理障礙的困擾。在我國社會文化及傳統的道德觀念中,性心理障礙是不被接納的行為。來訪者害怕遭到歧視,不願別人知道自己的不良行為,因此在谘詢的過程中阻抗較大。為消除來訪者的疑慮,堅定戰勝不良行為的信心,谘詢者需營造一個和諧的谘詢環境。谘詢者坦誠和諧的態度具有示範作用,同時也給來訪者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減少不成熟防禦機製的應用,能深入細致地與谘詢者交流,使不良行為得以糾正。
(二)認識領悟療法
認識領悟療法是我國心理學家鍾友彬先生創建的中國式心理療法之一。應用此療法的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尋找性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使來訪者認識到他們的行為是幼年兒童的取樂行為,是用幼年的方式宣泄成年人的性欲,解除成年人心理上的困難;來訪者要站在成年人的高度認識自己行為的幼稚性。如對於露陰癖者要讓其明白:認為婦女雖然表麵上對自己的異常行為表示反感和鄙夷,但實際上是願意接受的想法,也是幼年兒童的心理,是幼年期與女童進行性遊戲時留下的印象,成年婦女的態度則完全不是這樣。當來訪者明確了性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後,心理壓力減輕,自信心得到恢複或部分恢複,症狀會逐漸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