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曆249年,年僅20的一代霸主全孫一手組建綠林軍,傲嘯三嶽。同年,綠林軍大敗陸南強國代吳三萬精銳剿匪軍,自此縱橫於澤湖及大鷹湖之間遼闊平原,無人能製。
東勝曆256年,全孫巧逢落地不舉的失意才子遠文君,兩人一見如故,相逢恨晚。
東勝曆260年,綠林軍在軍師遠文君的運籌帷幄下,一舉吞滅代越,並攻占代吳東南軍事重鎮龍泉,立國代漢,正式崛起大陸。
東勝曆272年,全孫統禦十萬綠林軍,破代吳首府江陵,擒殺代吳國主,代吳鎮北候海東攜三軍投誠代漢,代吳國亡。
東勝曆273年,全孫之子全策率太子軍三萬大破代蜀五萬精兵於西野渡,東勝大陸上的另一傳奇人物雲趙於此役中大放異彩,受到全策的大加讚賞,自此履立戰功,平步青雲。是年,雲趙僅一十七歲。
東勝曆277年,代漢在全孫與遠文君的英名領導下,國力日盛,東伐代蜀,北抗代魏,隱與此兩傳統強國成鼎足之勢。
東勝曆278年,全孫定都上湖,大封諸侯,計:定東候海東、平南候延偉、征西候雲趙、鎮北候費丈;另建青湖軍八萬,上將蓋煌、碧水軍八萬,上將司馬、嶽山軍八萬,上將林超、狂風軍八萬,上將馬盛,並原來綠林軍十二萬,元帥全策;可謂兵精糧廣,猛將如雲,山呼萬歲之聲,其勢氣吞山河!
同年底,全策統綠林、嶽山、青湖三軍,並征西候雲趙手下地方兵團,合兵三十六萬,號稱五十萬,大舉西征代蜀。
東勝曆279年,西征軍奪河套三郡,下接天峽口,占藏龍、臥虎兩大名關,至此代蜀東麵天險門戶盡喪,唯隻困守一隅,再無能力威脅代漢國土。
東勝曆279年,親自坐鎮雄關明月,指揮碧水軍抗禦代魏大軍的遠文君,完成甕中捉鱉的整個戰略構想,主動放棄堅守逾年的明月關,率軍後撤。代魏大軍六十萬在白癡太子直欽統領下,浩浩蕩蕩侵入代漢,銜尾直追“敗軍”,長驅而入,僅三天功夫即兵圍上湖,大有勢如破竹,吞滅代漢之勢。
279年11月二十,代魏兵圍上湖。
279年12月初一,狂風軍奇襲雄關明月,裏應外合,順利重奪關口。
279年12月初五,平南、定東兩候聯袂率兵至城郊勤王。
279年12月初七,原本看似羈絆代蜀的征東各軍團火速回援,神跡般出現城郊,遂成反包圍之局。
279年12月初八至二八,上湖城外襄陰平原上百萬將兵血戰二十天,代魏六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僅太子直欽在高手護衛下僥幸逃出生天,天下大勢至此大變。
東勝曆281年4月,代吳國主全孫禦駕親征,誓師北伐,雲趙官拜右元帥,隨大軍踏上北國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