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天天看,好站天天來,好貼天天頂,好書慢慢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裏就是黃金屋,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
慶長六年,春。德川家康命麾下井伊直政、本多忠勝、神原康政、大久保忠鄰、德永壽昌、本多正信等六人調查各大名在關原合戰中的功勞大小,以便論功行賞。家康為創業的總領,他們是幕僚,更是左膀右臂。能否建成萬民期待的太平盛世,功賞是否得宜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幕僚們自己的封賞與俸祿,同外樣大名相比,其差距何等之大,稍作比較便一目了然。
本多佐渡守正信二萬二千石(上野八幡)
德永式部法印壽昌五萬七百石(美濃高須)
大久保相模守忠鄰六萬五千石(相模小田原)
神原式部大輔康政十萬石(上野館林)
本多中務大輔忠勝十二萬石(伊勢桑名)
井伊兵部大輔直政十八萬石(近江佐和山)
姑且不論前田利長的一百一十九萬五千石,就連遠州掛川的山內一豐俸祿都增加到兩萬兩千石,並被擢升為土佐守。由此可見,譜代大名的待遇何其微薄,然而誰也沒有怨言。最知心最得力者——甚至可左右家康決斷的本多正信,以兩萬兩千石已過多為由拒絕加祿。不論井伊直政還是本多忠勝,其功績均非外樣大名可比,如此功賞便足以安撫眾外樣大名,使之不致再起異心。
慶長五年,關原合戰賞罰之事基本完畢,所剩唯上杉氏奧羽一部及九州島津氏。對兩方諸侯的處置,家康早已成竹在胸。
“似乎梢稍心安矣!”家康歎道,隨即叫來藤原惺窩,專心致誌地聽他講授《漢書》等十七史。
時代的締造者,絕不可因天下初定而稍有鬆懈,已故太閣便是極好的例子。亂世的艱險養就了世人好戰的習性,人們動輒便訴諸武力。毋庸置疑,這種習性依然殘留於此際世人心中。但當如何清除這種習性?
若舉以繁瑣的法律和規章製度,勢難取得成功,家康自己多有體會。因而必須普及一種學問,而且這種學問必須能得到萬民的景仰和信服。為此,他決心從自身做起,開始重新學習和學、漢學、佛教、神道,專心致誌,一絲不苟。
此時,阿龜夫人為家康生下了第七子。
家康把此事視為吉兆,便又迅速著手除了學問之外的另一項要務——富國之策。國不富,何以保太平?財富、學問和兵刃,構成了支撐太平盛世的三大支柱。在西苑為家康七子——五郎太丸舉行的七日祝宴上,大久保忠鄰帶來了一個奇人,此人正是可助家康成此大業之人。
乳名五郎太丸的嬰兒,所麵對的又將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呢?
對於大阪城主豐臣秀賴來說,德川秀忠將成為他的嶽父。而與秀賴年齡相近的德川六子辰千代(忠輝)與七子五郎太丸,則將可能與他一起成為國家日後的棟梁。
信長公離開人世時年僅四十九,此後已曆十數年。家康在花甲之年竟又得一子,此時此刻,他自然感觸良多。若隻能活到已故太閣的年紀,五郎太丸不滿五歲便會失去父親……
“我能否活到那個時候呢?”想到這裏,家康竟不知是喜是悲,他又想起了早年那些悲慘的往事:年僅三歲,命運的魔掌便無情地將他與母親分離;八歲,父親猝然被殺。所幸母親後來對他多方照看,目下,她也已來到了大阪城西苑。
家康在西苑大宴親信近臣,欣賞能樂和狂言,既為慶賀五郎太丸出生,亦是為了給年逾古稀的老母親傳通院消遣解悶。但即使坐在舞台的正對麵,家康卻始終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台上。“人生真是變幻莫測。”看著尚在繈褓中的嬰兒及一邊打著瞌睡一邊觀看能樂和狂言的老母親,家康不禁感慨萬千。
戲結束,家康回到大廳。大久保忠鄰帶著一位貌似中年、生得頗為俊朗的男子,來到了他麵前,“此乃適才在舞台上司小鼓之人。”
家康對此人並無特別的印象,不過他的確是個隻見一麵便可令人終身難忘的英俊之人。他長得有些像信長公,家康心中一動。貌如信長的男子竟是司鼓之人,未免讓人覺得有些可笑。“哦,如此一說,我倒是記得小鼓的聲音甚是清脆悅耳。”
忠鄰將此人帶來,想必並非為了博得幾句褒獎之辭,家康便又順口問了一句:“叫什麼名字?”
“十兵衛長安。”忠鄰代為回答。
“十兵衛?這麼說豈非與……日向守光秀同名?”家康再次打量那男子。
貌似信長卻與光秀同名的男子,頓時讓他有些忍俊不禁,隻強忍住,“你姓什麼?”
“至今無姓,乃是被武田信玄公所禁。”
此人眉宇之間英氣逼人,雙瞳之光更是非同尋常,必如信長一般執著幹練,而且,他從嘴角到鼻梁都透著一股奪人的魄力。家康道:“我卻越發不明白了,他的姓為何會被信玄給禁了?”
男子在忠鄰的後麵正襟危坐,好似把一切都渾然交與了忠鄰。忠鄰回道:“是這樣,他自小便侍奉在信玄公左右,才華出眾,由於恃才無恐,太過多嘴而遭此禍。”
“哦,多嘴。”
“他把小鼓帶至金山,聲稱測到了地下黃金所藏。殊不知信玄公平素最恨迷信,聽此一說,自然大為氣惱,對他吼道:你這個鼓搗手猿樂的東西!幸若的姓氏因此而被禁了。”
“哈,原來是幸若十兵衛淪落成了鼓搗手猿樂的十兵衛啊。”家康不由得笑出聲來。這個才華橫溢的才俊因多嘴而被怒罵時的情形,如在眼前。
“十兵衛,是這樣嗎?”大久保忠鄰這才笑著對男子道。
“是。”男子不敢直視家康,嚴格遵照禮數,通過忠鄰傳話。
“準你直接回話。‘鼓搗手猿樂的東西’可不算個光彩的說法。”
“是。大概相當於‘這個鄉巴佬’之類。”
“信玄公故去後,你就一直操著這手行當?”
“是。身為戲子,確實也隻有這個能耐……或許也是因為信玄公眼光太高之故。”
“即便如此,年紀卻不對。信玄公故去時,你多大年齡?”
“十三。”
“十三!那你今年多大?”
“小人今年四十。”①
『①據史料,大久保長安生於1545年,時年當為56歲。此為作者之誤。本書十一部長安死時年齡當為實。』
“哦。這倒對了。如此說來,你做了二十七年手猿樂師?”
“是。”
“很年輕。”
“這……”
“我說你看起來還很年輕。始時我還以為你不過三十呢。”
“小人慚愧,此乃整天無所事事,不勞身心之故。”
家康轉向忠鄰,問道:“忠鄰,此人除了手猿樂,還有何一技之長?”他現在已然明白忠鄰為何要將此人帶到跟前了。
忠鄰嚴肅起來,鄭重地對家康施了一禮:“實際上,此人對信玄公所說並非虛言,他確然擁有那種奇特的才能,可以探知地下埋藏的金礦。依在下愚見,此人乃是一個天生的山師。”
“山師?”家康回頭看了一眼本多正信,有些失望。
家康在選用人才時,往往會讓本多正信坐在近旁,幫著出謀劃策。然而此刻,當家康朝本多正信看過去時,正信卻迅速轉開了視線。此中似乎大有玄機。
家康於是再次轉向十兵衛,問話頓時變得直截了當:“你想為家康效勞?”
“是。能得到大人賞識,大久保大人將允許小人姓大久保。小人願意將畢生所學奉獻於大人。”
“到底是個山師啊。”
“山師……話雖如此,可山師的職責絕非想象中那般簡單。山師通過觀測地形,分析山相,以發掘新的金礦。愚以為,在盛世之時,懂得珠算,精通土木,開墾荒地,植樹造林,架橋修路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藝。”
家康微微一笑。或許正是這般狂傲自負之辭,才激怒了信玄。想到這裏,家康自然來了興致:“你是說在舞台上你是個手猿樂師,在太平世道拿了算盤,就成了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