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陷入信任危機,而張樂並沒有任何勝利者的喜悅。因為他不是勝利者。
整件事情前前後後,他都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出現。
張樂遭遇失敗,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二次,比當屬和崔長白比武輸得更徹底。和崔長白比武,至少張樂在明麵上和其打成了一個平手。
而這次,他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受害者,何嚐不是某種意義上的失敗者。
而張樂失敗的原因,無疑是他的防範意識太差。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做好這方麵的防範。
在足夠的利益下,有太多的人不顧一切,不擇手段,甚至達到喪心病狂的地步。
這無疑也是給了張樂一個警惕。
之前,他的那些劇本為何沒有被盜,那無疑是因為利益還不足夠讓那些人瘋狂。但《侏羅紀公園》,以及其衍生出的主題公園的利益太大,已經足夠讓許多人去冒風險了。
所以,這次張樂栽了。
栽得不痛心,卻鬱悶不已。
不痛心,可能是因為那本就不是真正屬於他的,他並沒有為這個創意付出多少。或者是因為他這本身有太多這樣的創意,讓他對這個創意沒有重視。失去一個,還不足以讓他痛心。
沒有付出足夠的艱辛,得之太易,自然就不會太珍惜,也不會有失去的痛心。
鬱悶,誰遇到這事兒都會鬱悶。
欣樂影視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告上了法庭。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轟動本身不是兩家公司的版權糾紛。而是哥倫比亞這家好萊塢幾大電影公司之一,居然會剽竊華夏一家影視公司的創意。而且種種跡象表明,還真像有那麼回事兒。
在加上美國媒體煽風點火,華夏媒體搖旗呐喊,又有吳小庸為了發泄在背後請水軍潑髒水,更有哥倫比亞的競爭對手趁火打劫。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形象可謂瞬間大打折扣,跌落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也就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
哪怕最後法院判決哥倫比亞勝訴,這受損的形象估計也很難挽回了。
嶽陽辭了導演,其下公司退出了和哥倫比亞的合作。誰也沒有想到會鬧出這麼大的連鎖反應。哥倫比亞此時無疑是鬱悶的,而且也被逼到了一個牆腳。
對於他們來說,這部影片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嶽陽並不是適合的導演,他擔任導演不過是一種協議。如今其公司忽然撤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高層正準備高興,可還未來得及就被接下來的連鎖反應給打蒙了。
不過,回過神來的他們,顯然已經猜出了幾分。這部影片恐怕難以在華夏上映了。這是來之於官方的壓力。
華夏電影市場展現出的票房潛力,越來越大,沒有人會不在乎。但不是沒了他,電影就玩不轉了。
商業大片真正的主戰場還是在北美市場。這也是為何無數的華夏電影想著國外上映。
不容失敗的影片就要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所以,這部影片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投入了巨資。他們背靠三井集團,自然擁有充足的資金。
“你就準備拿這部影片去打敗《侏羅紀公園》?”楊欣兒笑著看向張樂,說道。
“你覺得如何?”張樂問道。
“我腦袋有些轉不過來。這劇本太燒腦,看了一遍沒弄明白,有些不覺明曆。”楊欣兒笑了笑,說道,“你打算用這部電影來革新電影特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