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吃,過年哪裏能餓得著啊,可是姍姍不是肚子餓……過年過的是滋味,過年過的是熱鬧,過年過的是忙碌,過年過的是歡笑;過年就是吃吃喝喝,過年就是禮尚往來,過年就是合家團聚;過年也是人生的跨越,過年也是男女戀愛婚姻的轉折點,過年更是任俊龍、劉姍姍、盧倩倩、任俊虎、吳丁雪他們成長的界點。但無論如何,年,總是新的,一年一年總是在前進的。
正月不過十五,就不能算過完年。旬縣的社火是全省有名的,尤其是汾河灣鄉的抬閣、鼓車還是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月初九是汾河灣鄉傳統社火節日,這天全鄉幾十個村子的社火熱鬧都聚集到鄉鎮那條逢集的大街上遊行。在當今中國傳統的東西大多丟失,保存不多的就是過年的時候村裏那個熱鬧勁兒,平時不多說話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滑起旱船、扭起秧歌來一個比一個歡勢帶勁兒。每年汾河灣鄉的精品社火節目都要被抽調到縣城正月十二舉辦的全縣社火精品調演會上表演,到時候那可是風光呢,秧歌隊員能把腰扭斷了,鼓車上那幾個把式鼓的那個勁兒能把鼓敲破、鑼打漏、鐃鐃子擊碎,震天的鼓聲讓人心潮洶湧,血壓升高。與熱烈的鼓車不同的是那綁在每個三輪車上的抬閣,原本抬閣是幾個小夥子像抬轎一樣把人物、風景抬在肩膀上遊行的,可是隨著農村機械化的普及,也隨著大夥個人體力素質的下降,抬閣逐漸不用人抬了,都放到三輪車上了。鼓車的動,抬閣的靜,彙聚成了旬縣社火的特色,而旬縣社火就屬汾河灣鄉最有名。
正月二十三是荀縣全縣社火精品節目表演日,任俊龍約倩倩去看社火,可是倩倩說單位今天加班,縣誌辦要把今年的社火節目內容編排到縣誌裏,所以大家都加班整理材料,還要到大街上配合縣攝影協會拍照片。任俊龍忽然想起,今年是旬縣解放六十五周年,縣裏的社火節目要大調演,就在前兩天他哥哥任俊虎還打電話給他說,讓他找個相機拍一些苟縣社火的特色傳到網上,讓他未來的嫂子丁丁看呢。俊龍想了想,我也去好好看看社火吧,咱也沒相機,幹脆完了讓倩倩把他們單位拍的照片給傳一下就行了。所以任俊龍和村裏幾個光棍朋友也早早地來到城裏的大街上。為什麼說是光棍朋友呢,2012年農曆正月二十三剛好是陽曆的二月十四情人節,該約會的都約會去了,就剩下光棍上街看熱鬧了。按城裏大街上開小賓館的老張的話說:今天大街上熱鬧,我家賓館更熱鬧,現在的年輕娃,真厲害,女的比男的更厲害,剛進門就你抱她她摟你,床板都能震壞,情人節幹脆改成“破處”節算了。當然,這天像老張一樣開心的還有大街上的花店,平時一束玫瑰花三塊錢,這天能買到十塊錢,有的人開口就是九十九朵玫瑰,我的天啊,這哪是情人節,這簡直是情人劫。當任俊龍看到來來往往的女孩手裏都有玫瑰的時候,他忽然想到自己應該給倩倩買朵花吧,哦,也應該給姍姍買朵花。
“倩兒,我給你買了朵玫瑰,給你送過去吧。”
“不用了,我有了,哦不,是我們單位發的,每個女孩一朵,加班嘛,你忙吧,拜拜再見。”
看著手裏的兩朵花,任俊龍又撥通了姍姍的電話:“姍姍,沒看熱鬧啊,在家?你方便嗎,我給你送兩朵花。”
“過來吧,家裏沒人,兩朵花代表世界上隻有你我,你沒給倩倩送啊?”
“沒有,嗯,她忙,她說她單位給每個女孩發了一朵花。”
放下電話後,姍姍自言自語地說:“真是笨蛋,哪個單位情人節還發花啊,就是縣誌辦那個木訥的主任還能有這個情調?”
姍姍今天在家裏是主廚,她要給父母弟弟好好做一頓飯,所以她沒有出去看社火熱鬧。任俊龍從來沒有用心看過苟縣的社火,今天他剛好一個人靜下來認真地看看社火,近距離感受家鄉傳統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彩。荀縣鼓樂團表演的《秦王點兵》,時而錯落有致,時而整齊劃一,敲打出氣勢雄壯的節奏,仿佛把人又帶回到那個沙場點兵、威武出征的年代。讓人欣慰的是,目前在荀縣,許多學校已將鼓樂這一藝術列入教學中,以至於古老的傳統在這片熱土上能夠薪火相傳。
汾河灣鄉周莊村帶來的歡樂腰鼓,也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今年是盧軲轆上任的第一年,所有社火隊員的衣服都是他出錢買的。鼓手們載著汾河灣鄉人的款款厚意,踏著歡快的樂點,挾著喜悅,登上了兩米多高、由板凳堆砌的高台上,在旋律跳蕩中,揮動重鼓,擂響慶鼓、腰鼓,打出濃濃深情,打出動人心魄、沁人心扉的鼓聲,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