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蒙學經典主要強調啟蒙識字、學習知識不同的是,《增廣賢文》注重為人處世的啟蒙,是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正因如此,《增廣賢文》的閱讀對象也就更加廣泛,影響也更為深遠。該書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販夫走卒,甚至懵懂村婦常常都能吟誦幾則,並奉為做人的基本準則。時至今日,該書中的許多雋語名言,人們仍然耳熟能詳,廣為流傳,日用而不知。可以這麼說,就受眾與影響而言,該書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部“蒙學”書的功能與價值。

盡管影響很大,但《增廣賢文》具體成書時間與作者卻都已經不可考。目前可以確知,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中曾經提到《增廣賢文》,可推知此書最晚寫成於明代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修訂。由於該書經過眾人長期修訂而成,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版本中存在著內容上的差異。目前常見的《增廣賢文》通行本大約四千字,它以韻文的形式彙集編排曆代先賢的名言警語、處世格言,內容涵蓋禮儀道德、典章製度、為人處世、讀書修身、生命感悟等諸多方麵。其中大部分直接選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先賢言論、史籍典故、詩文歌賦及戲曲小說,有些內容直接來自俚語格言,非常生動直觀。

《增廣賢文》版本眾多,在內容上難免有許多訛誤。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對《增廣賢文》進行了重新修訂,將原文重新按照平韻、上韻、去韻、入韻分類編排,刪去了很多意思重複的語句,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但是,由於他的儒生身份和思想立場,修訂後的《增廣賢文》(被稱為《重訂增廣賢文》)失去了通行本通俗易懂的特點,增加了學究味道。修訂本也許在內容上更加精確,更加符合儒家的禮義道德,但也因此與一般民眾拉開了距離,流傳並不廣泛。因此,我們這次整理蒙學經典,所選的是《增廣賢文》的通行本。當然,這並不是否認《重訂增廣賢文》的價值,恰恰相反,我們在整理、注釋通行本時,常常需要借助《重訂增廣賢文》來校正通行本的一些錯誤,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通行本的思想。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道德意識、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增廣賢文》中的一些思想觀念可能已經不適應我們這個時代了,這是我們在閱讀時必須加以注意的。此外,《增廣賢文》還描述了不少庸俗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現象,這些社會現象在當下仍然存在,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肯定其合理性。對於消極、陳腐的內容,我們在閱讀時應當以批判的態度加以分析和抵製。

本書結構主要包括四個方麵:原文、注釋、譯文和點評。我們將《增廣賢文》盡可能按照內容的相關性劃分為長短不一的段落,並針對每一段落給出點評。交代基本內涵,指出思想價值,分析思想局限。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我們還對較為生僻的字詞,曆史上的典章製度、事件人物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注釋。

本書在點校、注釋時,借鑒和吸收了前賢今彥的成果,鑒於本書的體例,恕不一一注明。由於水平有限,錯誤之處難免,不當之處,尚祈指正。

張齊明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