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愛好者的成就
16世紀丹麥人第穀自幼喜愛天文,每逢晴夜堅持觀星。公元1572年11月11日晚,這位26歲的青年注意到仙後座出現一顆異常明亮的星(超新星爆發),由此激發他終生從事天文工作。曾製造過許多大型精密天文儀器,留下大量精密觀測記錄。開普勒就是根據第穀留下30年間火星觀測資料而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
著名的威廉歇爾也是從業餘天文愛好者成長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第一任主席的。德國藥劑師施瓦布用一台小型望遠鏡,堅持觀測太陽黑子43年,於1843年發現太陽黑子的盛衰存在著10-11年的周期變化。德國銀行家比爾用10厘米折射望遠鏡,最早繪出火星表麵圖,並對水畢自轉周期進行了精密測定。
還有測定月球視差、編製南天星表並命名14個南天星座的拉卡伊,發現仙王和天琴變星的古德裏克,采用等級法研究變星的普森,發現太陽自轉周期規律的卡林頓,研究黑子緯度分布規律的斯勒都是天文愛好者。
我國古代創立太初曆(公元前104年)的落下,創立精密計算日月食,計算水皇金星淩日方法的王錫闡(公元1628~1682年),以及清代女天文學家王貞儀(公元1768~1797)等也都是天文愛好者。澳大利亞天文愛好者威廉,布雷德費爾德僅在1972~1980年間就用簡陋的地平式望遠鏡發現11顆彗星。天文愛好者的觀測資料,常常成為專業天文工作者的必不可少的;補充。1978年法國默東天文台就曾發動全世界天文愛好者協助觀測木星大氣現象,以配合行星探測研究。
小型天文台的結構
愛好者的小型天文台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某一個小團體,如少年宮、科技站、學校等設置的,規模可大些,也可以小些。機構的設立和設備的購置應根據實際條件的~許可而確定。一般說來,愛好者的小型天文台可以設立以下4個部分的機構:小型天文觀測室:用於安置望遠鏡及有關儀器,進行天文觀測。
天文興趣小組或天文研究會:這是天文愛好者們學習天文、進行小型學術討論機構。
小型表象館:它用於演示人造星空的設施,供愛好者們進行天文實習、向青少年宣傳天文科學知識。
小型天文磨鏡室:供自製天文望遠鏡。愛好者的小型天文台應認真製定自己的觀測研究計劃,積極開展觀測活動,並就近爭取得到附近天文工作單位或大專院校專業工作者的指導。如果發現彗星、新星等天體,或發現太陽耀斑等,應盡快通過電報、電話,報告紫金山天文台等專業天文台,請求協助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