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篇 培育禁忌(1 / 3)

一、新生兒護理十四忌

孩子出生的第一個月內稱新生兒期。這時,孩子因剛離開母體,對周圍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差,抵抗能力弱,如護理不當則很容易生病。所以,對新生兒的護理,關係到孩子的生命安危。然而,有些年輕的媽媽由於缺乏育兒常識,往往按照老人傳下來的老方法護理嬰兒,特別是農村更為突出。為了新生兒的安危與健康,必須要打破舊的傳統護理方法,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禁忌:

1.忌擦口腔

胎兒出生後,舌頭表麵有一層較厚的舌苔,人們常用自布包上手指,給孩子擦口腔和舌苔;因布質硬,又沒消毒,會把細嫩的口腔粘膜擦傷,病菌能乘虛而入,容易發生口腔炎,甚至敗血症。

2.忌挑馬牙

“馬牙”是新生兒牙齦或上齶微凸起的一些白色小點,俗稱“馬牙子”。這是粘膜上皮細胞堆積成珠所致,可自行消退,無需處理,更不要用未消毒的針去挑馬牙,以免引起口腔炎或牙齦炎。有人認為不挑馬牙會妨礙以後出牙,這是無科學道理的。

3.忌擠乳頭

初生的嬰)LSL房暫時有些腫脹。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更不必用手擠奶頭。這種現象一般2~3周即可自行消腫。然而有的老人認為女嬰若不擠出奶核來,將來就可能沒奶水。這種認識是無科學根據的。擠奶頭有時可導致乳腺炎。

4.忌臍感染

孩子出生後,在14小時內應注意臍帶有無出血現象;每天要檢查臍帶,要保持局部清潔、幹燥,切勿使大小便等汙染臍帶。如有分泌物,可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消毒,然後塗l%的紫藥水;若發現有腐臭味的分泌物或臍部周圍紅腫,則是臍部感染,應盡快請醫生治療,以防意外。

5.忌捆綁

小兒出生後,人們恐怕孩子將來患“羅圈腿”,就把四肢來個“五花大綁”,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同時由於雙腿捆綁,不能動彈,加上濕尿布的浸淹,可致臀部皮膚發紅,甚至皮膚糜爛。捆綁是不能預防“羅圈腿”的。“羅圈腿”是由於孩子在生長發育期缺乏維生素D或患佝僂病等原因所致。

6.忌室溫過高

新生兒因體溫調節中樞還沒有發育完全,皮膚調節功能不足,體溫隨外界氣溫冷熱和室內溫度而變化;在夏季室溫高時,把孩子包裹得過嚴過厚,可引起發燒;即使在冬季出生的小孩,室內溫度也應適當,不要門窗緊閉,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溫過高,細菌易於繁殖,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

7.忌刮毛

新生兒將滿月時,為了“出窩”時漂亮好看,有的人就給嬰兒刮毛,將頭發、睫毛和汗毛刮掉,殊不知這樣十分危險,極易刮傷嬰兒嬌嫩的皮膚,還可能導致感染。要知道,這些胎毛是會自然脫落的。

8.忌給嬰兒打包

嬰兒出生後,許多年輕的媽媽按照家裏老人的習慣,用布左一層右一層地將孩子緊緊的包裹起來,稱為“打包”。認為給孩子打了“包”,將來長大成人後,就會腰杆硬,挑擔有力j走路有勁。結果真會這樣嗎?經調查,一些打了“包”的孩子,不但發育受到影響,還會包出一些病來。對剛剛出生的孩子又是一種罪過。

嬰兒未出世前在娘肚子裏,活動於羊水之中,手腳自由自在,生下來就將他的手腳捆綁起來,束縛了嬰兒的活動,使孩子難受,又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發育。初生嬰兒骨質很軟很脆,骨關節還未固定,如果給予強迫性的固定,就會使骨頭變形,骨關節異位,出現可怕的後果一習慣性髖關節脫位,形成跛腿。北京市衛生部門曾對“打包”的嬰兒作過調查,進一步證實“打包”是造成小孩習慣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在炎熱的夏天,如果用幾層布把剛出生的嬰兒包裹起來,其後果更可想而知了。因此,給嬰兒“打包”的做法不宜提倡,應予徹底去掉。

9.忌拔毛

有些人認為,嬰兒會長“倒毛”,即毛向肉裏長。為防“倒毛”,就應把嬰兒的毛拔掉。這是十分危險的。

人體毛發分毛幹和毛根兩部分,毛幹露在皮膚外,由角化上皮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含有色素顆粒。毛根埋在皮膚內,末端膨大部叫毛球,此處上皮細胞分裂活躍,是毛發的生長點。毛根周圍有一由上皮和結締組織組成的管狀鞘,稱為毛囊。毛發除少數部位如手掌及足底外,遍布全身,分為三種:①長毛,長而軟,如頭發等;②短毛,粗而硬,如眼睫毛等;③毳(音:脆)毛,軟而短,分布全身,如軀幹、四肢等部位。人在胎兒時期就有毛發,毛發是由毛囊向皮膚外生長出來的,它根本不會倒長到肉裏去。如果隨便拔毛,細菌便乘虛而入,容易引起毛囊炎。特別是新生兒皮膚防禦力及炎症反應較弱,淋巴結屏障功能也不全,易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發生皮下壞疽,加上哭鬧騷動,被服磨擦,大小便侵蝕等因素可誘發局部損傷,加重感染,並發敗血症。所以,人體毛發絕不會倒長,“拔毛”作法十分危險,應切忌拔毛。

10.忌給嬰兒“滿月頭’’

不少父母因受某種封建思想的影響,習慣給自己的小寶寶剃“滿月頭”。殊不知,這種做法是有害於嬰兒的身體健康的。

嬰兒頭皮相當細嫩,抵抗能力差,給嬰兒“滿月頭”容易刮出外傷,引起傷處感染發炎化膿;而傷處發炎化膿後,還會引起發熱和其它疾病。不少嬰兒頭上有一層黑色的“油垢”,人們稱那叫胎皮。這層胎皮對嬰兒的頭皮起保護作用,隨著頭皮慢慢地長結實,這層胎皮會自動地慢慢脫落。而剃“滿月頭”則會把這層胎皮剃掉,使嬰兒頭皮失去保護,而受到細菌侵蝕,甚至頭皮發癢,生皮膚病等。因此,請父母們改掉給嬰兒剃“滿月頭”的不良習慣。

11.忌給未“滿月’’的嬰兒剪指甲

除非孩子到處亂抓,否則,不用給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剪指甲,也就是說讓指甲完全形成後再剪,這樣可以避免誤傷孩子或對孩子指甲發育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給嬰兒剪指甲時,孩子愛動,就應該等他睡著後再給他剪一剪。

12.新生兒的眼睛切忌強光照射

新生兒的眼睛長期受到強光刺激是不利的。出於醫護工作的方便,病房的照明條件改善了,也就是說光亮度增加了,可使有些孩子的視力發育出覡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觀察他們的視網膜血管,也存在某種病變。此後,經研究,證實了強光確實對新生兒眼球有不利影響。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應切忌強光直射幼兒的眼睛,更不可用閃光燈給新生兒拍照。

13.禁“挑黃”

在農村,有一些缺乏醫學知識的家長發現新生嬰兒全身發黃,就“挑黃”(挑破皮膚去黃疸),以致使嬰兒感染敗血症,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新生兒黃疸(全身發黃)大多是正常現象。約有半數以上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l0~14天後自然消退,這是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若黃疸出現過早,過重或經久不消退,才需到醫院去治療。對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絕不能“挑黃”。一旦“挑黃”引起敗血症,治療很困難。當家長的千萬不能自己或找人為新生兒“挑黃”。

14.忌“割螳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