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子過得真快呀。俯仰之間,李子軒死了兩年了。
天至軒名號沒改,還叫天至軒。但裏麵的“天、至、軒”,都不在了。廠子徹底冷清了。實際上,它和“天至軒”已經沒啥關係了。以前那個“活色生香”的天至軒,再也沒有了。
陳平公司的新品,依舊有一部分放在這兒加工。車間裏,日複一日的工作,照常運轉著。隻是“人氣”一落千丈,“門庭冷落車馬稀”。平常日子,沒什麼人來了。
尹炳章把李子軒的股份折合成現金,連同撫恤金一起交給了李嫂子。這筆錢不算多,但足夠她養老的。
李子軒走後的這二年裏,幾個小股東陸陸續續離開了天至軒。他們的股份,尹炳章都接了下來。現在的天至軒,除了尹炳章,再沒有其他的股東。天至軒“合夥”這一篇兒,算是翻過去了。
李子軒剛走時,許多人認為,天至軒元氣徹底傷了,想恢複舊日的輝煌,沒指望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尹炳章再撐下去,遲早“黃”嘍。這些人多慮了。尹炳章“吉人自有天相”,兩年過去,天至軒非但沒“黃”,還和汽車行業搭上了關係……最近,尹炳章得到一個確切的消息:這一帶要進行“大項目”,要拆遷!此地所有的居民、商鋪、企業,因拆遷造成的損失,會得到優厚的補償。“老百姓拆遷,一步登天”。尹炳章等著呢。
“又一春”門口的燈籠還掛著。小館子辦得有聲有色,煎炒烹炸,熬煮咕嘟燉,價格不貴,管飽不管好。吳小燕化了妝,衣著也講究了,舉手投足,越發像個精明強幹的“職業女性”。“人走時氣,馬走膘”。她好像年輕了,也好看了。
劉向東去了一家台資企業,負責質量體係。“又一春”他不常過來,一個月也來不了一次。
周海波的公司還維持著,他經常往浙江跑,浙江人頗對他的路子。究竟是好是歹,隻有他自己知道。李子軒走後,天至軒周海波一次都沒有來過。
劉立和大林有時還來,偶爾也照顧一下天至軒的生意。酒是不會再喝了,劉立以前酒量一般,如今完全戒了。
張文至真的老了。隨著天氣變化,身體好一陣壞一陣。好的時候,到天至軒坐坐,去車間裏轉轉。“兒子過繼給了別人,但血統變不了”。張文至對它,還是有一股說不清的感情。
胡敬天早就不做“二次料”買賣了,現在是一家韓國化工原料商在北京的總代理。生意做得挺大。他已然不穿西服了,改穿休閑裝,一身名牌。本田雅閣也給了別人,自己開一輛雷克薩斯450。打眼一看,胡敬天從頭到腳,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地道”的北京“款爺”。但是,早年收廢料養成的習慣沒變。有時去別人公司,一進門,眼睛不由自主地先踅摸垃圾桶。如果看見裏邊有塑料包裝物、廢紙箱之類的,他馬上會很嚴肅地對人家說:“×總,這個可不能扔啊,這個能賣錢……”
圈子內,辦工廠的朋友們,逢年過節的,不免有聚會。每當有人感歎:現在生意多麼多麼難做;招工多麼多麼不好招;合夥人之間的關係多麼多麼難處時,總有人會提到李子軒:“李哥要是這會兒還活著,多好!”
死後還有人惦記著,這人,沒白活!
2011年8月
陸寧第三稿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