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項巨大的複雜無比的工程,它不僅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也需要父母們像對待自己事業一樣去周密準備,靜心謀劃,並且有條不紊地去貫徹實施。
——天才之母:實子·斯瑟蒂克
這是一位美國的普通母親撰寫的胎教經曆和體會。這位母親叫實子·斯瑟蒂克,曾就讀於日本東洋短期大學英文專業,之後教過一段時間初級英語會話。她的丈夫約瑟夫·斯瑟蒂克隻有高中文化水平,是一個從事機械工作的普通技術人員。
然而,就是這樣一對極為普通的父母,卻創造了一項令人驚詫的智力奇跡:他們的4個孩子——大女兒蘇珊,二女兒斯蒂茜,三女兒斯蒂芬妮和小女兒吉安娜,在他們的教育下,智商都高達160以上,全都進入了僅占全美5%的高智商者的行列,成為舉世矚目的“天才兒童”。蘇珊在5歲的時候,從幼兒園直接躍升高中,10歲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大學生。斯蒂茜12歲進入曼達雷茵大學,斯蒂芬妮11歲時已是高中三年級學生,最小的女兒4歲時便已在家裏學習小學高年級的課程……
智商隻有120左右的父母,卻養育了4個智商高達160以上的“天才兒童”,其奧妙何在呢?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實子·斯瑟蒂克是怎麼說的。
我們有4個孩子,大女兒蘇珊,二女兒斯蒂茜,三女兒斯蒂芬妮和小女兒吉安娜。這4個孩子的智商都在160以上。通常智商達到140即被認為是“天才”,因而她們都無一例外地被列入占全美5%的高智商者的行列。
蘇珊出生後兩個星期就能講單詞,第三個月就能講句子,1歲6個月的時候,就能讀高中的教科書。我們從小就不把她當成什麼也不懂的嬰兒而對她講那些嬰兒語言,總是像對成人一樣對她講話,而她也完全能理解我們所講的內容。5歲時,她接受了加利福尼亞SOI的邁阿裏·彌克博士主持的智力測試,智商達到170以上,閱讀力、運算力、理解力、記憶力、判斷力、表達力都在標準以上。此外,她在情緒方麵的各種測驗成績也很優秀。
這樣,蘇珊從幼兒園一下子就升到了初級學校的九年級(相當於日本高中一年級)。10歲時,她接受了SAT大學的入學資格考試,取得了接近最高分690分的成績,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大學生。14歲便獲得學士學位,16歲時已是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二年級的學生了。
蘇珊下麵的3個妹妹,也都是在出生後兩至三個星期開始講話的,也具有和姐姐相似的能力。蘇珊16歲時,13歲的斯蒂茜在芝加哥的曼達雷茵大學讀二年級,11歲的斯蒂芬妮上高中三年級,最小的吉安娜9歲,也上初中三年級了。
對此,美國權威組織“MESA”的心理學家阿彼·撒魯妮女士曾這樣評論道:“四個天才兒童都誕生在一個家庭,這樣的例子是極少的,其概率要用天文數字來表示。”
也就是說,4個孩子都是天才兒童這種情況,用遺傳來解釋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是日本人,丈夫約瑟夫是美國人,我們祖輩中不曾出現過偉人,我們夫婦倆也是很平凡的人。我們都是在普通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受的是一般教育,過的是極平常的生活。
我畢業於一所極普通的學校——日本東洋短期大學英文專業,之後隻教過英語初級會話;丈夫約瑟夫高中畢業,也隻是從事機械工作的普通技術人員,我們的智商都在120左右。因此,我認為以上奇跡是孩子在胎內時就被施加了某種因素,即進行胎教的結果。
其實,關於胎教的想法並非始於今日,早在一兩千年以前,許多國家都有過胎教方麵的論述,隻是我們沒有留意,或是根本無視這些說法罷了。
如中國儒學典籍之一的《小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其才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