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頂式天文台
方形的屋頂比圓形或錐形的更容易建造,所以是許多天文愛好者所采用的型式。
方頂式的天文台在房屋的下部裝有輥子,可在鐵軌上移動。
防雨木箱式天文台
最經濟的建築乃是裝有斜頂的大木箱。
其他天文儀器製作簡介
赤道式日晷的製作
日晷是利用太陽測定時間的儀器。它有赤道式、地平式和卯酉式3種結構。
赤道式日晷由日晷板、指時針、底板等組成。指時針垂直穿過圓形日晷板的中心。指時針同底板指向北天極的夾角等於當地緯度。底板平行於地平麵。指時針南北旋轉,上端指向北天極。
在春分到秋分這半年的時間裏,太陽在天赤道以北,指時針的影子落在日晷板的上麵。在秋分到春分這半年的時間裏,太陽在天赤道以南,指時針的影子落在日晷板的背麵。從指時針影子所在位置,就可以知道當地的時間。
底板可以用寬200毫米、長200毫米、厚30毫米的木板製作。
日晷板可以用直徑100毫米、厚15毫米的圓形平板製作。以圓板的中心為圓心,在靠近圓板邊緣處畫一個大圓,並等分成24份。在等分線上,順時針方向記上0、1、2、……23作為時線,這是日晷的正麵。在日晷的背麵,需要反時針方向記上0~23的時線。
指時針可以用鐵針或者竹竿、木杆製作。在日晷板的中心鑽一個小孔,把指時針打進小孔中。指時針一定要垂直於日晷板。指時針在日晷板背麵的長度應該是;
在底板相應位置上挖一個安放日晷板的圓槽,挖一個安放指時針的小槽。最後用乳膠把日晷板和指時針固定在底板上,注意0和12的時線在垂直平麵上,12時線在正下方。
地平式日晷的製作
地平式日晷由日晷板和指時針組成,如圖109所示。日㈱水平放置,指時針同日晷板的夾角等於當地緯度…指時針南北放置,上端指向北天極。
地平式日晷可以看成是赤道式日晷在地平麵上的投影。地平式日晷的時線需要按下式計算;
日晷板(底板)可以用寬150毫米、長200毫米、厚30毫米的木板製作。
指時針用長120毫米、厚3毫米的三角形薄木板製作,底角等於當地的緯度。指時針板用乳膠粘在日晷板上,底角的角頂要正對著東西、南北線的交點,指時針板麵要同南北線對齊。
在曰晷板麵上作時線的時候,對指時針的寬度要加以修正,如圖110所示。作右邊時線要以仙線為準,作左邊時線要以線為準。另外,黃昏的19時線、20時線,不應該同下午的其他時線相交於一點,而應該是上午7時線、8時線的延長線。同時,上午的4時線、5時線,應該是下午16時線、17時線的延長線。
簡易經緯儀的製作
簡易經緯儀由高度板、方位盤、立柱、底座等組成,如圖111所示。它是用來測量地平高度和方位角的儀器。
高度板實際上是一個量角器,量角器的圓心處拴一根細線,細線下端掛一個重物作為鉛垂線。測量的時候,轉動量角器,使觀測者的眼睛、量角器的直邊、被觀測的天體同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候鉛垂線所示的角度就是天體的天頂距。測得天頂距離,就可以計算出地平高度;
方位盤是一個可以旋轉的圓盤,圓周上按順時針方向刻有0~360°刻度,觀測時轉動方位盤,使0刻線正對南方。當量角器對準被測天體之後,量角器所在平麵同方位盤相交於直線剛,直線測同正南方向的夾角0就是天體的方位角。
立柱可以用寬30毫米、長30毫米、髙350毫米的木條製作,一頭削成圓柱形。
高度板可以用寬280毫米、長500毫米、厚15毫米的木板製作,製作成以250毫米為半徑的量角器。在量角器的重心處打一個小孔,穿人一根釘子並把釘子釘在立柱上。量角器可以繞釘子轉動,並且能夠停留在任意角度上。另外,在圓心處釘一小釘,拴上鉛垂線。
方位盤可以用直徑500毫米、厚15毫米的木板製作。方位盤中央打一個立柱剛能插進去的圓孔。
底座可以用木料做成,中間也打上孔,使立柱插人方位盤後再插入底座。底座下麵還可以裝上3個大螺絲,用來調準方位盤的水平位置。底座也可以用竹筒子製作,竹筒子要長一些,使用時把竹筒子的下端埋入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