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好後,就可進行檢驗和調整。調整工作可分為兩個方麵進行。一是對於平麵鏡的調整。先將於反射鏡裝到反射鏡架上,把望遠鏡對準明亮的地方(天空或燈光)。在未裝上目鏡之前,用眼睛從目鏡筒中間看進去,看到望遠鏡內壁影子分布在亮圈周圍不均勻,平麵反射鏡不在亮圓的中間,即可以將平麵鏡角度轉動一下。如果在轉動的過程中,平麵鏡越往亮圓麵的一邊偏,說明轉動方向相反了。直到把平麵鏡調回亮圓中心為止。

另一個是調整物鏡座。平麵鏡調好後,平麵鏡已回到亮圓麵的中心位置,但鏡筒壁的影子還不均勻,鏡筒壁影子一邊多,一邊少。這是物鏡麵和鏡筒不垂直的原因。這時,隻要用小錘子輕輕敲一下物鏡座外殼,平麵鏡仍然位於亮圓麵的中心不動,而鏡筒影子在四周的分布已均勻為止。這時,說明望遠鏡物鏡,平麵反射鏡的光軸已經一致,即望遠鏡已經調好。隻要把有螺絲的地方固定好即可。以上調節工作,必須一麵調節,一麵用眼睛通過目鏡筒進行監視,以免調過頭。

由於,自製望遠鏡由於機械加工較粗糙,動時物鏡較易移位。觀測時必須先經過檢查,發現位置不對,立即進行調整;因為這種調整,對望遠鏡成像的質量影響極大。

尋星鏡的製作、安裝和調整

一個50倍以上的反射望遠鏡,最好要有一個視場較大的小折射式望遠鏡作為尋星鏡,安裝在反射望遠鏡的旁邊,作為尋找天體和瞄準天體使用。因為反射式望遠鏡視場較小,沒有尋星鏡幫助找星,單靠望遠鏡瞄準,往往是不容易找到的。由於尋星鏡是一個目鏡帶有十字絲的小折射望遠鏡,因此,它的光學鏡頭可以參考折射式望遠鏡的製作辦法,而十字絲玻璃片隻要安裝到目鏡的焦平麵上即可。十字絲玻片的製作方法如下;將按照目鏡筒內徑大小加工好的平麵薄玻璃片,浸入事先融化好的熱石蠟中。鉗出來後,趁石蠟還未冷卻凝固,盡量把粘在玻璃上的多餘石蠟甩掉,使留在玻璃片上的石蠟層越薄越好。

用鋒利的針尖,仔細在玻璃片的蠟麵上刻上十字線。刻好後,對著光亮的地方,看到所刻的線條光滑透亮即可。

用塑料棒蘸一點氫氟酸,在刻線上來回拖拉三四次(注意不要碰脫蠟層)。然後,在自來水下衝洗,把氫氟酸完全衝幹淨。再用汽油或酒精把錯層洗掉,十字玻璃片便製作完畢。

將十字玻璃片固定在目鏡的焦平麵上,並慢慢調節到眼睛從目鏡看進去,能清楚看到十字絲刻度為止。

安裝望遠鏡的尋星鏡,可以先製作兩個尋星鏡托,固定在主鏡筒上,鏡托的製作如下;

鍋兩段內徑稍大於尋星鏡筒外徑、寬度約1厘米的金屬水管,作為尋星鏡托環。

調節時先將高倍率的目鏡安上,將望遠鏡對準遠處的固定目標,把目標盡可能調整到望遠鏡的視場中心,立即把望遠鏡固定好。調整尋星鏡靠近十字絲目鏡一端的托環調節螺絲釘,使目標位於尋星鏡視場中十字絲的交點上,再把3個調整螺絲釘都固定好。這時,尋星鏡的光軸和主鏡

光軸便大致平行,以後每次觀測,隻要先用尋星鏡對準目標,使目標位於尋星鏡目鏡的十字絲交點上,就可以在主望遠鏡的視場中找到需要觀測的目標。

小型反射望遠鏡的組裝

各種零件齊備後,就可以按照結構圖組裝。整個鏡筒可以用白鐵皮來做,也可以用黃紙板來做。鏡筒的直徑要比物鏡直徑大20毫米左右,鏡筒的長度要比物鏡焦距長200毫米左右。鏡筒內要塗黑。如果用白鐵皮來做,在卷成圓筒之前,先要打好安裝目鏡、尋星鏡以及支架的洞口。

平麵鏡的安裝。平麵鏡固定在一個圓筒的4於斜麵上。圓筒由調節螺絲固定在十字架的內環裏。十字架的外環正好能塞進鏡筒裏。

目鏡的安裝。為了解決目鏡鏡筒同物鏡鏡筒的連接問題,還要用鐵皮做一個套筒,套筒的內徑要等於目鏡鏡筒的外徑,使目鏡鏡筒剛能放進去。套筒的一端焊上一塊方形鐵皮,這塊鐵皮要有一些弧度,4個角鑽上孔,用螺絲固定在物鏡鏡筒上。

尋星鏡的安裝。尋星鏡用兩個支架固定在物鏡鏡筒上。支架上的兩個環圈的直徑要比尋星鏡筒大一些,環圈上有3個相距120的螺絲,用來調節尋星鏡的位置,使尋星鏡的光軸與物鏡的光軸相平行。

⑤望遠鏡的底座。望遠鏡的底座要用好木料來做。

100是地平式底座,它能使望遠鏡作上下、左右轉動。用三腳架做支架便於移動,但不太穩定。如果不用移動,使用埋在地下的直立柱子做支架就穩定多了。另外,望遠鏡的整架望遠鏡組裝完成後,還需要仔細調整物鏡的位置、平麵鏡的位置和目鏡的位置,使正對望遠鏡天體的光線,經過物鏡的反射和平麵鏡的反射,會聚到目鏡的前焦點上。初步調好後,就可以用它來觀測天體。在試用的過程中再進一步調整,直到比較滿意為止。

底座也可以做成赤道式的,使用赤道式會給跟蹤天體進行觀測和照相帶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