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疲勞
人們常常會感到疲勞,有時是身體的酸痛,有時又是精神不振,可是當處於正需要繼續學習和工作的情況時,就真是無可奈何了。
究其原因,不外是過度工作和學習或精神長期亢奮。體力和腦力上的過勞,就導致體內代謝產物堆積,就產生了酸痛、無力、精神不振等症狀。
一、眼疲勞的消除
眼疲勞,顧名思義就是因用眼過度和方法不當導致眼睛出現疲勞症狀,如酸脹、疼痛、視物不清等。
在諸多原因中,長期伏案讀書是一大原因,特別對於青少年,長時間的眼睛疲勞,很可能導致近視的發生。特介紹以下方法供選擇:
(一)點穴醒神法
1.印堂用拇指或中指交替向上抹動1分鍾,或用拇指、中指點揉1分鍾,可治療頭痛。
2.太陽用拇、食、中指端點揉,有健腦止痛、醒神的效果。
3.百會用一手中指或拇指點揉或輕輕敲擊,可起到醒神止痛的作用。
4.睛明、讚竹、魚腰、絲竹四穴為明目要穴,用拇、食、中指點壓1分鍾,可達到使眼睹輕鬆、明亮的感覺。
(注意事項)穴位點按正確時可有酸脹感,以上穴位可自己選擇使用,其實最適用的還是隨學校的眼保健操音樂一起做,隻要堅持認真地做就會有好的效果。
(二)按摩明目法
1.抹前額用雙手2至5指指腹從中央向兩側擦抹,有時擦抹會有酸脹感,但過後可有神清目明之感。
2.刮眉弓雙手食指屈曲的中節格側刮盾弓,同樣是在酸脹感後消除眼錆疲勞。
以上方法,各人可以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選用。最主要還是注意:①在長時間讀書過程中,定時休息、:放鬆;②注意讀書的正確姿勢和光線的強弱。③在緊張學習中,注意營養的攝入,以防視力的不良。
二、腦疲勞的消除
思考、學習時間過長或程度過深,就容易導致頭暈臃脹、耳鳴等症狀。針對當前知識分子伏案勞累,靑少年埋頭“書海”,及時恢複大腦的精力的要求極為迫切,這裏特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一)手指刺激醒腦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通過運動、按摩等方法刺激手的指尖,能有效地達到清醒頭腦、消除疲勞的功效。
1.指尖刺激法兩手握拳,然後從食指向小指逐漸打開,打開時要迅速有力,打開後要用力伸展手指,再從食指握進去,此動作重複3至5遍,可很快消除疲勞。
2.電吹風醒腦法用電吹風向手掌吹送暖風,電吹風與手掌之間的距離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反複10次,使手掌、手指、手背都受刺激,吹風吹上3至5分鍾,效果甚佳。
3.牙簽刺激法可將10根牙簽或火柴梗,用橡皮筋紮在一起,用它來刺激指甲和手掌的血管。但刺激時間長短以3秒鍾為宜;稍停,重複3次即可。對於手背、指甲等處也要顧及,強度適中,避免損傷皮膚。
4.音樂醒腦法樂曲是有調節情誌的作用,特別是節奏明快、樂感強的曲子,對於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有較好效果。
此類曲調多配有打擊器樂,如舞曲、迪斯科均可適用,若聽者隨其翩翩起舞則會有更好效果。當然,一些輕音樂也可起到同上的作用,由各人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三、運動疲勞的消除
運動疲勞消除可分運動中和運動後兩種情況。運動中疲勞的消除,是在運動間隙進行各種方法迅速恢複體力。運動後疲勞消除,是在運動後采取措施來消除疲勞,進行修整。
運動中疲勞消除,多采用治標之法,采用對疲勞和承受大運動量部位進行點穴按摩。手法簡捷,時間不長。多以點揉法施於一些常用穴。上肢可選外關、曲池、曲澤、肩僕、肩髎、肩俞等;下胺可選用環眺、殷門、委中、承山、風市、昆侖等,按摩時間以不長於10分鍾為好,每穴點揉1分鍾,點按後局部拿揉3至4分鍾。
運動後疲勞的消除,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是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營養,加速乳酸代謝的機理,使運動者消除疲勞。
此時按摩部位,應先對全身進行一次輕柔按摩,再重點對身體負擔較重的部位進行點揉。操作方法:
1.采取俯臥位,通過術者對運動者頸肩部拿捏,放鬆頸肩,再用搓法由上而下推腰背部10次,滾腰背部脊柱兩側10餘次,最後雙手捏雙下肢後側肌肉10餘次,並點按承扶、委中;承山穴,以空窣叩擊背及下返往5次收尾。
2.仰臥位,分推胸脅部10次,再拿捏大腿前股四頭肌10次,從腳掌尖向心性推動,促血液回流,最後點搓湧泉穴1分鍾結束。
3.坐位,擦揉兩臂,由肩至腕10次,再搖肩10次,並牽抖上肢,最後再推搓前額,太陽穴、麵部各次即可。
應該注意的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若能用溫水洗澡和泡腳,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四、身心疲勞的消除
身心疲勞不同,它屬於綜合性疲勞,多為心理上的過度緊張或亢奮,以致影響生理活動,產生了疲勞的症狀。因此針對這種症狀,多采取放鬆和轉移兩種方法。
(一)睡眠修煉法這是“靈寶通智能內功術”的一部分,通過形體的靜與意念的動來消除疲勞。此時睡時的狀態與平常的睡眠狀態有本質區別,它使練習者全身鬆而不懈,睡而不眠,達到養神、祛疲勞的功效。此法尤適於老年人、體弱者、婦女。
具體方法是:平直仰臥,枕高以舒適為度,上肢自然伸直,放鬆置於體側。下肢自然放鬆,兩腳自然分開,與肩等寬,自然即可。此時要閉目、合齒,舌抵上齶。想象自己身軀像個大氣球,隨著自己的深長呼吸,幾分鍾後再緩緩睜眼,放鬆地走動走動。此法經過改編,減少了意念的要求,故此無副作用。
(二)拍打解乏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全身或局部的掌叩擊,來疏通經絡,活血行氣,來恢複精力,尤適用於老年人。
全身拍打,用自己的手掌或空心掌拍打全身,順序是從上到下,再由近心端向遠心端反複拍打,以身體舒適為度。
局部拍打,可分為拍打頭部、上肢、肩背、腰腿部四種情況。拍打頭部適用於腦疲勞及心煩所致頭暈腦脹。多以鬆弛的掌指用腕關節勞動,抖拍在頭部,從前至後,身體或走或坐皆可,最後可配合提拉耳廓結束。拍打上肢適用於上肢麻木酸脹,也可起到一定鬆弛心情作用。方法是用右手掌或握拳從上至下拍打左上肢的前後側麵,每麵拍打25下,再按同法用左手拍打右上肢。對於肩背部疲乏,可右手握拳拍打是背部,再用左手拍打右側肩背,左右各50至100次,時間控製在3分鍾內,要求節奏和柔緩。拍打腰、腿部的方法是雙手握空拳由上至下拍打,手法由輕漸重以能耐受為宜,再由下向上捏拿,反複3至5次,耗時5至10分鍾,此過程並配合點按腎俞、委中、承山等穴。
(注意事項)以上方法可自己掌握程度,不可過重、過久造成新的疲勞,並且在操作時均可配合怡人樂曲或圖像、景色效果更好。要注意的是,不論恢複手段多好,必要的睡眠都不可忽視,它才是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