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學會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1 / 3)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領導工作和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

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製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而又繼續勝利前進。

謀事之基、決策之基、成事之基、都在調研。調查研究沒有也永遠不會過時,在新的曆史時期和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仍然是我們認識事物,捉住本質,把握規律,科學決策,獲取勝利之本、之源、之策。在今天,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我們更應該發揚黨的調查研究的光榮傳統,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了解民心,集中民智,以此推動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

(一)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就存在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後,給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給調查研究賦予了科學含義,使調查研究有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基礎。

毛澤東不但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調查研究的方法論觀點,還把調查研究引向了廣闊的社會實踐領域,而且把調查研究提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把它同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機地統一起來,為馬克思主義的調查研究提供了理論武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黨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麵的曆史進程中,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中央領導帶頭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都說明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現實性。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麵構建和諧社會,強調自主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都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全黨經過調查研究而實現的、形成的。

我們黨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和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大大深化了。由此可見,調查研究是被實踐證明了正確的工作方法,是我黨的成事之基,謀事之道,也是每一位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功。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要特別加強對深化改革中由於利益關係而產生矛盾問題的調查研究,力求摸清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形勢下經濟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把我們的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新的形勢下,一部分公務員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深,出現了許多模糊思想。有的同誌認為,現在是“信息時代”,通訊工具發達,各種文字、聲像資料豐富,一個電話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了解到情況,沒必要再耗神費力地下基層,口問筆記地搞調查了。有的領導過分依賴“民主測驗”、“問卷調查”,把深入調查“解剖麻雀”的方法視為“手工業方式”,滿足於聽彙報、看材料,憑轉手材料過日子。有的雖然人下去了,但架子放不下,屁股坐不住,搞調查“蜻蜓點水”,與群眾之間形成“隔層”,忽視了做“研究”的下半篇文章,不去做理性思考,搞“半截子工程”。更有甚者,為應付上級檢查,帶著事先定好的框框找例子,自欺欺人搞假把式,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現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領導幹部親力親為的調查研究。因為直接與基層幹部群眾接觸,麵對麵地了解情況和商討問題,對領導幹部在認識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間接聽彙報、看材料是不同的。

通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純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考、分析、綜合,加以係統化、條理化,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它的內在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本身就是公務員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的重要反映,也是各級公務員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

我們講的調查研究,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是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一項基本方法和基本經驗,也是黨的正確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黨的基本路線及一係列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都是經過全黨深入全麵調查研究了解國情和世情的結果。

加強調查研究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的問題,而且是一個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調查研究中,必須著眼宏觀,體現全局,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對策。

對此,必須注重政策性,把上級的政策、規定具體化,把群眾創造的經驗規範化,從根本上、長遠上解決問題;必須重視研究事物內在的規律性,多搞一些帶有一定普遍性、預見性的指導性的東西,多搞一些起長遠作用,而不是隻管一時一事的東西;必須富有創造性,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敢於“標新立異”、敢於觸及問題的實質,使我們的主觀認識更加符合客觀實際,以此促進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二)加強調查方法的科學性

一些公務員也比較重視調查研究,但由於方法、方式不當,甚至用“老一套”的方法、方式,所以調查研究收效甚微。追其原因,除其他方麵的原因之外,不注重方法、方式創新則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建議要掌握、運用如下方法、方式。

其一,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做好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工作,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入研究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麵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領域的重大問題,全麵了解各種新情況,認真總結群眾創造的新經驗,努力探索各行各業帶規律性的東西,積極提供相應的對策,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領導者的各項決策、意見、方案、規劃、措施等,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都源於社會實踐和發展變化之中。隻有從客觀實際出發,深入到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中去了解實情,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新辦法,才能作出符合社會實際的正確決策。

為此,必須在調查研究上狠下工夫,為正確決策和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隨著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在前進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都隻能從實際出發,廣泛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作出正確的決策。

其二,堅持“兩點論”,反對片麵性。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