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歌
布依族的勞動歌,是以歌頌勞動生產為主要內容的民歌。如《犁田歌》、《栽秧歌》、《撒麻歌》、《棉花歌》、《栽靛歌》、《織紗歌》、《織布歌》、《造酒歌》、《蠟染歌》,等等。生動樸實,極其感人。如流行在冊亨的布依族民歌《四季生產歌》
春季到來喜洋洋,家家戶戶生產忙。
耕田耙地勤勞動,爭取每畝千斤糧。
夏季到來炎熱天,中耕除草莫偷奸。
注意追肥防蟲害,低產田變高產田。
秋季到來穀放香,滿田滿壩閃金光。
取寶要趁太陽好,快撻快曬收進倉。
冬季到來冬耕忙,小麥活路正緊張。
冬季積肥該抓緊,修好水溝水源長。
習俗歌布依族習俗歌含禮俗歌、節日歌、喜事歌、喪事歌等。由於民族的、曆史的、地域的諸多因素,形成了節日、禮俗、婚喪等方麵不同的習俗。布依族的先民幻想出的代表布依族意誌的人物—翁戛,他能造化萬物,造化世界。流傳在冊亨、望謨、貞豐、安龍一帶的《翁戛造萬物》歌,就以長達行的文字從一個側麵記錄布依族先民生產、生活習俗,反映出布依族人民生活和文化傳統上的審美觀念,這是民族心理素質美的體現。
《翁戛造萬物》摘錄哪個造手鐲?
翁戛造手鐲。
哪個造耳環?
翁戛造耳環。
翁戛開山引水,翁戛打田種穀。
翁戛紡紗織布,翁戛起房蓋屋。
翁戛興起過年,翁戛興起祭祖。
從此過年吃糯米飯,過節才興吃酒吃肉。
禮俗歌布依族禮俗歌,內容豐富多彩。節日或喜慶之日,主客於席上互相吟唱,以抒情懷。以席局《酒歌》為例,可分《問酒歌》、《謝酒歌》、《敬酒歌》等。再有就是《禮歌》,包含《留親家歌》、《喜歌》、《祝賀》、《年歌》等。這些歌,無一不表現出布依族謙遜、熱情、直爽、好客的美德。
禮俗歌還包括《敬老人歌》、《讚媳婦歌》、《進寨歌》、《出寨歌》、《宵夜歌》等。這些歌無不反映出布依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經過“浪哨“擇愛後,《問媒歌》、《問八字歌》、《說親歌》、《打親家歌》
等就詳盡記述了成親過程,很有研究價值。接下來還有《接親歌》、《送親歌》、《擺酒歌》等描述主客的喜悅心情和結親的歡樂氣氛。
節日歌布依族的節日係以農曆計算,除過年外,有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四月八、六月六、趕“查白場”六月廿一、安龍的“毛杉樹”、晴隆的“趕幹洞”等,這些節日就有了“節日歌”,歌詞涉及節日內容,人們把感情與節日中歌頌的人物聯係起來,讚美他們,並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查白場”是布依族自發的傳統歌節,曆史悠久,遠近聞名。為紀念打虎除害,雙雙獻出生命的查郎、白妹,人們唱出了六月裏來查白場,布依人民想查郎,他是一個英雄漢,打虎救民為眾鄉。
六月裏來查白天,想念白妹痛心間,她為鄉親除禍害,她為查郎彳艮仇冤。
粉身碎骨滅財主,不朽英名代代傳。
今天的“查白場”,已被批準為“非物質文化國保單位”,每年農曆六月廿一這天,布依族兒女穿上盛裝,聚在查白的山岡、路旁、樹林、坡上,用歌聲傳遞倩愛,用歌聲追憶白妹、查郎。
喪事歌布依族在祭奠老人逝世時,以吟唱喪事歌表達對死者的情感,故布依族自古有“號喪哭嫁”之說。
喪事歌的內容大多是敘述死者生前的美德,待人接物的良好風範,以及生者對死者的思念,祝願逝去的老人亡靈安息。
布依族老人去世,除親屬哭喪外,還要請“摩公”為死者超度。摩公亦吟唱《招魂歌》、《傳魂歌》,出喪時還唱《出喪歌》,祝願死者早登仙界,西天極樂。
喜事歌布依族的喜事歌自古流傳至今,通稱“喜歌”。喜事歌包括《提親歌》、《開親歌》、《進親歌》、《回親歌》、《做客歌》、《送客歌》、《祝壽歌》、《生日歌》等等。
布依族抒情體民歌,可分為頌歌、揭露歌、哀歌挽歌、苦歌、情歌等。內容豐富多彩,極富研究價值。
頌歌頌歌是抒情歌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布依人民天性耿直,熱情好客,深痛虛偽、奸詐,他們把誠實、善良、勤勞、勇敢作為擇人標準,表現了布依人的崇高美德。
頌歌,歌頌過遠古戰勝自然災害的英雄人物和不同時期的好人好事,頌歌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歌頌黨和各級政府、人民解放軍的民歌不計其數,這都是曆史發展的紀錄,是布依人民真實情感的流露。
揭露歌布依族人民由於長期受到民族歧視和壓迫、剝削,他們隻有用歌來訴苦,用歌來揭露這些醜惡和黑暗現象,這些揭露,激起了布依人民的反抗,產生了反抗歌。
哀歌
哀歌挽歌是布依族老人去世時,吟唱死者的悲痛歌曲。哀歌內容是唱死者一生業績,寄托人們的哀思。所以又稱挽歌。
苦歌布依人民受到壓迫、剝削,用歌來揭發、控訴舊社會的罪惡。這類歌包括《受苦歌》、《長工歌》、《窮人苦》、《受罪歌》,等等。布依族婦女則以歌唱控訴封建禮教對她們的迫害。這類歌包含《告狀歌》、《寡婦歌》、《孤兒寡母歌》等。如《受苦歌》
苦啊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