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學位論文的撰寫(1 / 1)

為了寫好學位論文,請撰寫者研究以下“四句詩”(或稱“七字訣”):“科研論著尋選題,窄小精深新特奇。信達雅暢齊清定,文章傳道解惑迷。”這“四句詩”把撰寫學位論文的精要都說到了,第一、二句說的是選題,其中“窄小精深新特奇”是論文選題的“七字訣”,確定了論文選題的方法和範圍,即學位論文選題要範圍窄、角度小、選材精、論證深、內容新、有特色、立意奇;第三句“信達雅暢齊清定”是另一個“七字訣”,是講對學位論文的要求,即學位論文要內容真實、獨立完成、不作弊、不抄襲、準確為信,平正通達,文字優雅,語言流暢,主輔文、圖表齊全完整,稿件清楚優秀,定稿出手達到出版水準;第四句是講學位論文的宗旨。下麵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來詳細介紹一下學位論文的寫作。

一、學位論文的選題

愛因斯坦認為,選研究性課題要掌握“厚板績孔,還是薄板鑽孔”的不同模式,但學位論文的選題與研究性課題還有所不同,獲學位是學位論文的一個重要目的,所以運用“愛因斯坦板”選題時,要“不厚不薄”,對寫好學位論文分量、時間都要適合。對於一般的學士學位論文,寫“文獻綜述”、人物評傳等是可以的,但博士學位論文則不能用綜述代替,文獻綜述屬於研究的資料性工作,是研究的前期工作。博士論文應有新意,有新發明、新發現、新見解,對研究的領域有不同的見解,另辟蹊徑,獨樹一幟,作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學位論文的組成要素

學位論文主要由正文、輔文兩部分組成。正文是論文的基礎、骨幹,正文由章、節、目等組成。輔文是論文的輔助部分,輔文主要由內容提要、主題詞、注釋(頁下注、隨文注、文後注)、前言、後記、序、跋、參考文獻、致謝、附錄(主要寫與學位論文有關的階段性成果、研究課題、重大學術活動、調研活動、發表過的文章、出版過的專著)等組成。論文的組成是論文的基本要素,論文的撰寫者應熟練把握這些要素。

三、學位論文的結構

合理的論文結構可以使文章符合邏輯,論證合理,提高說服力。學位論文正文的一般結構公式為“2十X”,其中“2”是指引言和結語,X=章,X一般為3、5、7、9……即一篇論文通常有3章、5章、7章等。碩士論文一般為“2+3式”“2+5式”,即論文頭、尾加3章或5章;博士論文結構:“2+5式”“2+7式”“2+9式”,即論文頭、尾加5章、7章或9章。個別的也有:“2+4式”“2+6式”等。

之所以寫論文多數為奇數章,是因為寫一篇論文,要經過:給出概念或範疇、講述概念或範疇的曆史沿革,符合哲學中“正、反、合”三段論述,即正麵論述、反麵論述、合題論述,指出解決矛盾或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得出結論等步驟,要完成這些步驟,使文章寫得豐滿、充實,就要寫3、5、7、9章,這其中,“正、反、合”是最基本的論述。因此我們可以把學位論文的章節數用3、5、7、9奇數來規範,稱為學位論文篇章結構的“奇數定理”,“奇數定理”用於學位論文的謀篇布局,容易把握住論文結構,取得成功。同理,章之下的節和目的敘述也應符合“奇數定理”。

對論文的結構和布局,還應強調以下幾點:

(1)各章文字分量應盡可能勻稱,體現文章的“結構美”。章、節、目分量和文字要勻稱,體現對稱美,盡量不要“比例失衡”。

(2)正文和頁下注,後記、文獻、附錄的字體、編排方式,要做到勻稱和諧。

(3)版式的天頭、地腳、切口、訂口,比例都應適當,版心字體編排、圖表配置要協調,要符合多層次的、遠近程配置的“黃金分割”,從而使論文富有韻律感。

(4)封麵封底設計要與論文內容統一,學位論文的封麵封底都應嚴肅而富學術感和書卷氣,而不應設計成“時尚雜誌”的式樣。

(5)學位論文作者要自己進行“三審三校一通讀”,反複進行“精修精改”,達到“信達雅暢齊清定”的要求,降低錯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