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預警監測指標體係建立的研究(2 / 3)

需要進一步闡釋的幾個指標區域:

對於指標1籌資率,該指標越高越好。本次調查建立的控製區域是97.23—100.00,比較符合20個試點縣的情況,因為這20個試點縣本來合作醫療基礎就比較好,籌資難度小。

對於指標2各級財政補助占總籌資比例,建議各級財政比例不要高於50%,至少要保證農民的參合意識和責任,如果政府投資比例過大,可能降低參合農民的參合意識和責任,誘導不合理需求、過度需求等需方道德損害行為和不規範行為的發生,浪費合作醫療基金。

指標3人均籌資標準要結合政府財政投入比例來分析。一般來說,農民個人籌資水平不超過年人均純收入的2%為宜。

指標6合作醫療人均個人負擔住院費用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可看作是一個負向指標來觀察農民個人負擔情況。

對於指標7合作醫療與非合作醫療住院次均費用比,建立的控製區域是0.82—1.17。這一指標的主要目的是看需方費用負擔和供方定點醫療機構對費用控製情況,觀察合作醫療與非合作醫療費用有無區別。通過百分位數建立的監測區域對體現這一目的不敏感,因此另外的方法是直接將指標值與理論值1相比較,如果二者比值=1,則認為合作醫療與非合作醫療費用上沒有差別;若>1,則認為合作醫療花費高於非合作醫療;若<1,則合作醫療比非合作醫療花費低。

對於補償比,門診補償比的區域是12.32—20.00,從實際情況看還是比較高的,門診病人雖然單筆費用低,但門診報銷病人量大,如果定點機構藥品等高於零售藥店,病人即使補償後也不一定得到實惠,門診補償對定點醫療機構反而更有利。住院補償比區域是22.55—35.57,這與常規的共識是比較一致的。一般認為,補償比低於20%對參合人群沒有刺激作用。國內有些地區甚至不承認補償比低於20%為保險,因此20%可視為補償比的有效起點,但高於80%的補償比會造成對醫療服務的過度利用和保險基金的嚴重透支。

可以使我們比較直觀地觀察20個縣在基金結存方麵的動態變化。上條紅線是第75百分位數(47.17%),下條紅線是第25百分位數(6.96%),位於上下紅線之間是正常區域,之外是警戒區域,中間蘭線是平均值(25.28%),可清晰直觀地判斷落入正常區域內和區域外的試點縣。

第五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預警試點縣的分析

以A縣為例。從A縣的13項指標來看,有5項指標落入正常值範圍內。這5項指標是人均籌資標準、合作醫療受益率、參合農民門診補償比、參合農民住院補償比和總有效補償比。其它8項指標在正常區域外,其中,籌資率、各級財政補助占總籌資比例、合作醫療統籌基金結存率、參合率、合作醫療人均個人負擔住院費用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例、合作醫療與非合作醫療住院次均費用比和合作醫療住院次均補償費7項指標都低於預警監測區域,隻有合作醫療門診次均補償費高於控製區域。結合指標間的關係和不同影響因素,針對這些指標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比如基金結存率,為什麼透支7.29%,從籌資情況看,主要因為部分鄉鎮人均1元的財政補助尚未到位。從補償水平看,A縣2008年透支196.75萬元,平均每個鄉鎮透支20萬元。其門診補償標準是在鄉村衛生管理一體化村衛生所發生的費用及鄉衛生院特殊檢查以外的門診費用,每戶每月100元以下的報銷10%,超過100元的報銷15%;鄉衛生院的住院費用和門診特殊檢查費用報銷40%,鄉鎮住院固定補償比太高是透支原因之一。縣級以上住院分段也存在一定的透支問題,如3000元以下報銷10%,3000-4000元報銷15%,4000元-5000元報銷20%……因為是分段報銷,不少參合農民住院花費在接近報銷下限時為了獲得更多補償,有意要求醫生多開點藥或做其它項目,由此可進入更高一段報銷比例,從而獲得更多的補償。對此,方案可設計為分段累計報銷,減少這種“道德損害”而造成的透支。其它如參合率、發病率也是影響透支的因素,還有如一開始參合農民報銷意識差,報銷的人數和數額少,隨著對合作醫療的認識,報銷人數和數額增大而造成的正常性透支。再如體現參合情況的參合率(61.14%)低於正常區域70.14-88.56,分析與參合率相關的因素來看,A縣農民純收入較高,2008年3806元,農民經濟可支配能力強,健康意識高,保障形式以合作醫療為主,也有很多農民加入了商業保險(康寧定期保險和康寧終身保險)。從保險責任上看,康寧定期保險和康寧終身保險是集疾病保險、生存保險和死亡保險於一體的、具有綜合保障能力的險種,它既可提供重大疾病和傷殘的經濟補償,又在無疾病和傷殘事故發生的情況下,使投保人或其受益人獲得保險金返還。這種保險設計迎合了農村居民既希望得到疾病保障,又不希望“損失”保險費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儲蓄性,因此能夠被相當一部分農民接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參合率。另一種原因是A縣嚴格的鄉村一體化雖然對實行合作醫療建立了一個良好穩固的平台,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參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負麵影響。嚴格的人員、財務、業務、行政等一體化,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是一個利益集體,村衛生室隻不過是鄉衛生院的一個綜合性科室,對醫療服務市場有一定相對壟斷性,村衛生室缺乏機動靈活性,沒任何自主權,衛生室很多藥品高於零售藥店,治療也不如個體行醫靈活,參合群體中青壯年勞力本來就對合作醫療興趣不大,日常必需藥品不如到零售藥店靈活優惠,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參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