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誠摯和善,圓融待人(1 / 3)

人總是從陌生到相識,現在你遇到的某個陌生人,也可能成為你日後的貴人。如果你有這樣的理念,圓融和善地對待每一個人,你永遠都不會缺少助你起飛的貴人。

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一對老夫婦來到一家旅館,要求訂房。

“很抱歉!”櫃台裏一位年輕的服務生說,“我們這裏已經沒有空房間了。”

老先生愁眉微鎖,嘀咕道:“我們是從外地來的旅遊者,人生地不熟。在這樣的雨天,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服務生知道,現在是旅遊旺季,附近的旅館全部客滿,要訂到客房,十分不易。想到老夫婦不得不在這樣的大雨天出去找一個安身之所,服務生心裏感到很難過。

年輕的服務生不忍心讓兩位老人重新回到雨中去。他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可以住在我的房間裏。”

“但是……這太打擾你了!”

“我要在這裏工作到明天早晨,請放心,你們不會給我造成任何不便。真的,一點也不會!”服務生邊說,邊將酒店的值日表指給老人看,證明自己確需加班,以打消他們的顧慮。

老夫婦欣然應允,在服務生的房間裏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他們想照價給服務生付房費。服務生婉言謝絕:“我昨晚已經賺到了加班費,請不必客氣!”

老先生感歎道:“你這樣的職員是任何老板都夢寐以求的,我將來也許會為你建一座旅館。”

服務生笑了笑,他以為這隻是一個玩笑。

過了幾年,服務生忽然收到一封老先生的來信,邀請他到曼哈頓見麵,並附上了往返機票。到了曼哈頓,老先生將他帶到一幢豪華的建築物前麵,說:“這就是我專門為你建造的飯店。你對它滿意嗎?”

許多年過去了,這家飯店發展成為今日美國著名的渥道夫·愛斯特莉亞飯店。這個年輕的服務生就是該飯店的第一任總經理喬治·伯特。

喬治·伯特喜遇貴人,不是偶然的幸運,得益於他助人為樂的一貫作風。

按中國的傳統說法,叫做“好人有好報”。

雖然在生活中不會有很多像喬治·伯特這麼幸運的人,但以一顆誠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樂於助人,相信你總會碰到你的幸運之神。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難友善地對待任何人。我們總是把一些人分成有用的人,把另一些人視為無關的人。對無關的人,我們就很難友善對待,從而不知不覺地失去了機會。

有一位女士,住在紐約富人區的一座豪華別墅裏。她幾乎擁有任何人夢寐以求的一切:美貌、財富、地位、名望,以及溫馨的婚姻。

但她同時也有一個任何人都難以接受的遺憾:她的女兒患了一種致命的病,全美國最高明的醫生都束手無策。她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死神一點一點地奪走她女兒的生命。

有一天,女士看到一則報道:一位瑞士名醫要來美國講學。此人對她女兒患的那種病頗有研究,雖然未必能手到病除,卻使這位傷心的母親心中重新升起了希望。

她不停地打電話、寫信、托人,懇求名醫幫幫她的女兒,但沒有任何回應。這也難怪,對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生死是頭等大事,而對一位名醫來說,有比這更重要的事。全世界有那麼多需要救助的人,他怎麼可能為某個人隨意更改自己的工作計劃?女士深知這一點,她的心情變得越來越焦慮沮喪。

一個大雨傾盆的下午,女士坐在床前,一麵安撫在痛苦中呻吟的女兒,一麵暗自哀歎自己的不幸。她寧願在美貌、財富、地位、名望中失去一兩樣東西,也不願失去心愛的女兒。

這時,有人敲門。她極不情願地打開門,看見一個又矮又胖、衣服濕透、樣子很狼狽的男人。他說:“對不起!我好像迷路了。您能允許我借用一下您的電話嗎?我想讓我的司機來接我。”女士冷冷地說:“很抱歉!我女兒正在生病,她不希望有人打擾。”然後,她關上了門。

第二天,她在報上看到了一則有關那位名醫的報道,上麵還附有一幅名醫的照片。她赫然發現,原來他就是昨天那個在雨中迷了路的矮胖男人。她居然將一個絕好的機會關在門外!名醫雖然很忙,如果走進了她的家,看到了她可憐的女兒,情況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可她怎麼知道這竟是命運之神送給她的一個機會呢?她不禁後悔莫及。

你每天遇到的人中,必有一些人有能力改變你的命運,而且他們每天都在改變其他人的命運。隻要其中一位對你另眼相看,你的一切便和現在大不相同了!但是,他有必要幫助你嗎?你被他欣賞嗎?假如你始終秉持一份好意圓融待人,轉運的機會就大多了。

納什均衡,利益共享

兩個旅行者A和B結伴去旅遊。長途旅行讓他們都很勞累,中午時,A和B準備吃午餐。A帶了3塊餅,B帶了5塊餅。這時,有一個路人C路過,C餓了,A和B邀請他一起吃飯,C接受了邀請。A、B和C將8塊餅全部吃完。吃完飯後,C為了感謝A、B給了他們8個金幣。A和B為這8個金幣的分配爭執起來。B說:“我帶了5塊餅,理應我得5個金幣,你得3個金幣。”A不同意:“既然我們在一起吃這8塊餅,理應平分這8個金幣。”A堅持認為每人各4塊金幣。為此,A找到公正的D。

D對A說:“B給你3個金幣,因為你們是朋友,你應該接受它。

如果你要公正的話,那麼我告訴你,公正的分法是,你應當得到1個金幣,而你的朋友B應當得到7個金幣。”A不理解。D說:“是這樣的。

你們3人吃了8塊餅,其中,你帶了3塊餅,B帶了5塊,一共是8塊餅。你吃了其中的1/3,即8/3塊,C吃了你帶的餅中的3-8/3=1/3;你的朋友B也吃了8/3,C吃了他帶的餅中的5-8/3=7/3。這樣,C所吃的8/3塊餅中,有你的1/3塊,有B的7/3塊。這樣分法符合納什均衡的原則,按這樣來分,你隻能得1個金幣。”經D這樣一說,A也不再嚷著多分了。最後,A與B達成協議,A隻要了3個金幣。經過博弈,雙方的選擇符合納什均衡,因為A再多要1個金幣,B就不平衡了,而B再多要1個金幣,A也不平衡了。所以A得3個金幣、B得5個金幣是雙方的最佳選擇。這個最佳選擇就是A與B之間博弈的納什均衡。因為這個選擇導致了一個不會令人後悔的結果,無論對方怎麼做,雙方對於自己的策略都很滿意。

在這個納什均衡中,A不一定滿意B的所得,但是A的策略是應付B的策略的最優策略(否則,他便隻能得到1個金幣)。

這就是納什均衡,現在人們運用這一理論來分析商業競爭和貿易談判等各種現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經常光顧麥當勞或肯德基的快樂一族們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麥當勞與肯德基這兩家店一般在同一條街上選址,或相隔不到100米的對麵或同街相鄰門麵。大多超市的布局也同樣存在這樣的現象,如在北京的北三環兩側不到15公裏的道路兩側,已經駐紮了國美、蘇寧、大中三大連鎖家電的8家門店。從一般角度考慮,集結在一起就存在著競爭,而許多商家偏偏喜歡聚合經營,在一個商圈中爭奪市場。

這樣選址會不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會不會造成各超市或商家利潤的下降呢?

對此,我們可以用納什均衡予以解釋。

假定市場上有甲、乙兩個超市,他們向消費者提供的是相同的商品和服務,兩者具有優勢互補關係;假定甲、乙兩個超市的行為目標都是為了在理性的基礎上謀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假定甲、乙兩個超市的經營成本是一致的並且沒有發生“共謀”;假如甲乙都選擇分散經營,他們各自經營所獲得的利潤各為3個單位。如果甲選擇與其他超市聚合經營,乙選擇分散經營,他們各自經營所獲得的利潤分別為5個單位和1個單位,總效用還是6個單位。

由此可見,選擇聚合經營是甲、乙的占有策略,它可以在兩者之間形成一個穩定的博弈結果,即納什均衡。這是因為聚合經營能夠聚集“人氣”,形成“馬太效應”,從而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買,進而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分散經營使企業無法獲得與其他企業的資源共享優勢,從而市場風險明顯增大,所以獲利能力下降。同理,若甲選擇分散經營,乙選擇聚合經營,他們各自經營所獲得的利潤分別為1個單位和5個單位。而甲、乙兩家超市都選擇聚合經營時,由於兩家企業具有優勢互補,所以,兩者的利潤都會增加。

聚合選址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競爭的結果是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連鎖企業有個性,才有競爭力。在超市經營上要有特色,方顯個性,這就要明確市場定位、深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從產品、服務、促銷等多方麵進行改善,樹立起區別於其他門店類型和品牌的形象。如果聚合的每一個連鎖超市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發揮互補優勢,形成“磁鐵”效果,這樣不僅能夠維持現有的消費群,而且能夠吸引新的消費者。

另外,商業的聚集會產生“規模效應”,一方麵,體現所謂的“一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