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迪亞特洛夫事件(1)(1 / 2)

在那氤氳著神秘與疑惑氣息的氛圍之中,我們持續深入地探尋著當年那支登山隊所曆經的種種隱秘之事,仿佛要揭開那被歲月塵封的神秘麵紗,一窺當年事件的究竟。

伊萬開始向我們大家娓娓講述起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在 1959 年 1 月 28 日那一天呀,尤裏由於類風濕關節炎複發,隻得黯然離開了隊伍。而恰在此時,一位年方 38 歲、名叫謝恩的人加入了進來。他一臉熱忱地宣稱自己恰好也是對這條徒步路線情有獨鍾的愛好者,便主動提出不如一同前行,如此一來,小隊人員一進一出,依舊維持著 9 人的規模,其中包含 7 名男性以及 2 名女性。隨後,他們便毅然決然地朝著那白雪皚皚、神秘莫測的雪山深處進發了。”

索菲亞聽聞此言,不禁咋舌道:“嘿,你瞧瞧,這曆史還真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呀,咱們不也恰好是 9 人小隊嘛,隻不過咱們這兒是 6 男 3 女的配置罷了。”

“別聽索菲亞在這兒瞎咧咧呢,伊萬先生,您還是接著往下講吧。” 馬克西姆帶著些許調侃的口吻說道來緩解隊伍中的不安情緒。

“當時呀,迪亞特洛夫隊長曾經明確表示過,他們會在 15 天後返回城鎮,並且會在 2 月 12 號從城鎮往學校發一份電報,以此來確認全隊平安無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 12 號那天,學校卻並未收到那份翹首以盼的電報。提前離隊的尤裏還曾猜測說‘也許會晚個 3 - 4 天吧’,隊長也曾提及要是山上天氣不佳的話,有可能會耽擱幾天行程。但一直等到 20 號,學校依舊沒有收到電報,於是,校方當機立斷,迅速派出了一支由老師和學生組成的搜救隊。可這支搜救隊沿著既定路線苦苦搜尋了一路,卻愣是啥都沒找到。直到 6 天後,才在偏離那座有著不祥之名的‘不要去山’13 公裏的另一座山上,發現了登山隊的帳篷。而這座山呢,在當地的語言裏可是被稱作‘死亡之山’的,光是這名字,就透著一股陰森詭異的氣息。搜救隊對現場情況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還原,赫然發現那帳篷竟然被搭建在了‘死亡之山’東北麵的山坡上,其搭建的手法看上去頗為業餘,顯得極為粗陋。要知道呀,小隊裏的所有成員可都是擁有二級登山證的,在當時的蘇聯,登山資格證的最高等級也就是三級而已。關鍵在於,就他們搭建帳篷的這水平,無論怎麼看,都全然不像是具備二級水準的隊員所能夠搭建出來的呀。” 講到這兒,伊萬停下了講述,目光緩緩地掃過我們每一個人,而後才不緊不慢地開口問道:“關根先生,您對此又是作何看法呢?”

我微微一笑,從容回應道:“確實是不太像呀。在前蘇聯時期,若要攀登奧托騰山,那是必須要擁有二級登山證,並且還得具備 3 年以上的滑雪經驗才行的,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應對那複雜多變的地形以及惡劣嚴酷的環境。而且呀,一旦成功攀登奧托騰山這樣的山峰,便可獲得三級登山資格證,這在蘇聯那可是官方授予登山者的最高等級證書呢,其在業內的含金量簡直堪比蘇聯英雄勳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