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並非人人都能獲得幸福,獲得與感受幸福都是一種需要磨礪和培養的能力。天上不會掉餡餅,教師幸福也並非自然天成。無論是來自學生成才的幸福,還是來自自我實現的幸福,抑或來自和諧關係的幸福,都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幸福能力,不斷加強自身修養。
幸福隻會垂憐於那些能憑自己的能力與努力發現、感悟並創造幸福的人。因此,幸福的獲取還需要有正確理念的觀照、感恩之心的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引領以及德性修養的不斷提高。
幸福能力是一種有關幸福實現的主體條件或能力,也就是幸福的發現、感受與創造能力。一個幸福能力強的人,不會感歎生活的平淡無奇,反能讓其變得引人入勝,並以此為樂、熱愛生活;一個幸福能力強的人,具有健全的主體意識和合理的內在尺度,能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幸福;一個幸福能力強的人,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創造欲望和旺盛的創造激情,體驗創造之幸福;一個幸福能力強的人,不僅自己善於發現、創造、享受幸福,還能將這種幸福“移植”給他人,與他人共創、共享幸福,達到共生共進、和諧發展的美好境界。具有幸福能力的教師,就應該是這樣的人。
教師的幸福能力至少應包括正確的幸福觀、對幸福的感悟心和高潔的德性修養。
正確的幸福觀
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看法、標準,它產生於一定的文化觀念,卻以一種主觀的形態起作用,它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對待幸福問題時的表現,是人是否產生幸福感、產生什麼樣的幸福感的關鍵所在。幸福觀包含了人們對什麼是幸福、幸福的來源以及如何獲取幸福的認識。
作為教師,要在自己的職業中獲取幸福,首先就必須對“什麼是幸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什麼是幸福?許多人把幸福理解為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消之不弭的吃喝玩樂。這些人終日追求著他們一心向往的物質享受,卻永遠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於是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之中。也有許多人將幸福視為索求,用個人的利益得失來衡量是否幸福以及幸福的程度,於是,他們終日算計,患得患失而且永不滿足,他們的永不幸福也就不足為奇了。
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追求和知道如何為他人服務的人
幸福不是索取,而存在於奉獻之中。奉獻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對幸福的追求,決非單純的索取。特級教師於漪曾用如詩的語言謳歌自己的職業:“作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是用生命在唱歌,用生命在實踐。為了我們可愛的學生,‘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開出慰藉心底的花兒,結出快樂的種子。’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猶豫地選擇教師這崇高而神聖的職業,因為‘給’永遠比‘拿’愉快。”教師職業生命中的“奉獻”,也不純粹是一種自我犧牲,或隻是一種自我“消磨”和“毀滅”,教師在進行職業奉獻時,他一定在同時提升著自己的生命,實現著自己的生命價值,使職業生命更顯輝煌;在這種“自我犧牲”與自我生命燃燒中,一種新的生命在不斷得到延伸,在不斷得到升華。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幸福也不是純粹的無盡的物質享受。物質的充裕隻能滿足身體的感官需要,帶來的隻是一時的快樂。真正的幸福是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時的高峰體驗,並不必然基於豐盈的物質享樂。真正的幸福是“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住著豪華別墅、乘著寶馬奔馳、名牌包裹、珠光裝飾並不意味著人生的幸福。僅停留於單純的物質享受,人必然會產生空虛、枯燥、無趣之感,即使物質上的滿足達到極致也仍然會產生“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難銷萬古愁”的空疏感。這就是馬斯洛所謂的“超越性病態”。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教育是沒有物質實惠的神聖事業。有物質欲望的人,壓根兒就不能成為教育者。教師在物質上也許是清貧乃至清苦的,但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我們擁有教不完的學生,從中體味學生成長的快樂,享有“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實現自我價值,感受著自我提升的價值體驗。
我自己是凡人,我隻要求凡人的幸福
幸福也並非像有人想象的那麼高不可攀,那麼虛無縹緲。幸福就存在於平凡的生活之中。所謂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時,她卻在簡易平凡處。
教師的幸福存在於平凡的教育教學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生命世界共同相依;在課堂上宣講人生的感悟,播撒智慧的種子;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徜徉,在燃燒中升華自己的人生。盡管也有疲憊,但永遠不會覺得度日如年、生活空虛。這些,便是幸福,一個平凡教師能擁有的不平凡的幸福。
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生命充實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在於工作中常常伴隨著熱情和激動,伴隨著溫馨和詩意。當學生向他問好致敬時,他感到溫暖和自豪;當他在課堂上詞采飛揚、詩情洋溢時,他感到激動和興奮;當學子們圍在周圍聯歡或是聽他的教誨時,他感到快樂和自足。
教師的幸福還在於常常體驗著創造者的喜悅和收獲。教師每天用自己的智慧創造著課程。教師每天在創造著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教育場景。他時而是出色的導演;時而是巧嘴的導遊;時而是交響樂團的指揮家。教師的才華在課堂上可以發揮得波濤起伏、淋漓盡致。教師每天在創造著教育的藝術和技巧。麵對每一個富有個性的孩子,他巧妙地施展因材施教的藝術。教師所體驗的最大幸福是在創造著一個個健康、活潑、智慧的新人,他使自卑的心靈自信起來,他使羸弱的體魄強壯起來,他使狹隘的心胸開闊起來,他使迷茫的眼睛光明起來。他讓愚昧走向智慧,他讓弱小走向強大。
創造著就是幸福著
教師的幸福不在於坐享其成,不在於墨守成規,而在於教師的積極創造之中。
人的幸福總是同人的創造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創造是人的一種天性,也是人獲得幸福、享受幸福的主要源泉。創造型的教師用心靈滌蕩心靈,以生氣喚醒生氣,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隻要從事教師職業一天,就會感受教師幸福一天。
教師職業是一個創造性的職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千千萬萬活生生的發展中的人,為此,教師須有與時俱進的精神,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描述教師的日常工作:“就其本來的基礎來說,教師的勞動就是一種真正的創造性勞動。”事實也是如此,教師每天都在創造著,教師的職業幸福就融彙在每天的創造性的職業生活中。對一個有創造激情的教師來說,每一天的教育生活都是新的,每一個受教育的青年和兒童都是自己研究和進行創造性工作的對象。這當中有無窮的生命成長與生命靈動的奧秘,有無窮的技巧、機智和智慧,有各種各樣的聯係和規律,它猶如一個博大的世界,是那樣的深邃、浩渺,又是那樣的迷人。教師職業就是這樣一種創造性的、體驗幸福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