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表現技法的溯源(1 / 3)

1.表現技法的溯源

1)記錄——洞穴岩畫的故事

岩畫最初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1996年彼得·庫克森·史密斯在《現代建築效果圖》一書中談到人類用圖畫表達社會價值的意識大約有2萬年曆史,迄今發現的最早有關環境描寫的圖像是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裏亞地區的洞穴岩畫,表現內容皆以動物為主,手法寫實而生動。其中最突出的是法國的特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有100多幅是動物繪畫,內容包括牛、馬、熊、狼、鹿、鳥與人,風格粗獷,形象生動,利用彩色土壤及石頭研磨調製的紅色和黃色等顏色及木炭塗抹,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大致完成於15000年以前。中石器時代由於氣候轉變,繪畫從洞窟轉移到露天岩壁,人類活動開始成為描繪的主要對象,岩畫主要分布在北歐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區,拉文特岩畫主要是表現人類活動的情節性繪畫,它們以人類狩獵為主要情節,表現人物、動物的運動和速度,把運動中的形象表現成剪影效果或帶狀樣式,拉長的四肢和誇張的動作強調動勢,表現狩獵場麵的緊張和活力,構圖具有濃厚的情節性和生活氣息。

2)萌芽——東西方古典建築繪畫

自人類出現文明以來,對生活環境的修飾行為始終伴隨著人類發展,從埃及陵墓神秘的壁畫,到羅馬龐貝古城室內牆繪,從古巴比倫王國精美的陶磚,到中國商周時期不朽的青銅器藝術,無不體現出裝飾藝術的魅力!溯源建築繪畫的曆史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因為沒有人知道早期的古跡,如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或是否有任何計劃。然而,在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建築以及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教堂上,建築師的行為被以各種方式記錄下來,傳遞著建築的輝煌。

①《建築十書》的影響

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是最著名的建築經典著作,在《建築十書》第二書第八章節牆體的種類及構造中,出現了手工繪製的建築圖,1521年科莫根據采紮阿諾《建築十書》的意大利文版本所載情景描畫了瑪烏索羅斯王時期小亞細亞國王的一個劇場式的曲麵型港口建設,其中以山丘之巔建造的馬爾斯(羅馬神話中的戰爭、複仇神祇)神廟為視覺核心,在右端配置以平麵圖,中部的橫向通道據說就是瑪烏索羅斯王建設的名列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王陵,最低處是曲麵港口廣場和薩爾瑪·斯泉。十卷書還講述包括建築理論、建築教育、城市規劃、西方古典建築型質、施工工藝做法等內容,這對今天的建築建造仍然很有意義。

②哥特建築繪畫

中世紀早期的歐洲,建築工匠直接在地上釘木樁作為設計的依據,這些工匠在建造時記錄了一些建築的營造方法,如細部裝飾、比例關係、幾何圖例和雕像樣式等,這些記錄被證明是最早的建築圖資料,它類似今天建築師的隨身速寫。公元13世紀中葉,法國人Silars de Honecort用墨水給法國教堂畫了多幅立視圖速寫。中世紀繪畫通常都是平麵的,沒有透視效果,畫家和建築師吉奧托將透視的進深感引入宗教繪畫,他在繪畫中的建築空間造型後來被布魯耐列斯基和阿爾伯蒂等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大師引入建築設計。

哥特建築的特點表現在尖拱、尖券、束柱、飛扶壁、玫瑰窗等細節上,柱子和拱門支撐著不同高度的幾何形態結構,建築的尖塔強調整體高聳和修長的比例,哥特教堂沒有為繪畫提供完整的牆壁來做畫,而教堂中彩繪玻璃是聖經題材繪畫的載體,它營造了神秘感和神聖的環境氛圍。除了教堂建築,在城堡的房間、平民的住宅等建築中廣泛應用了繪畫進行裝飾。

③中國建築界畫

中國建築曆史悠久,建築樣式婉約收斂,美輪美奐,充滿生命和張力,是激情與理性的和諧與統一,曆代畫家用最為直觀、嚴謹工麗、端莊雍容的藝術語言————界畫來表現它的藝術魅力。界畫的“界”指界尺,是建築繪圖時專供毛筆畫直線的工具,界畫是指用界筆直尺畫線,用以繪製建築等物的繪畫方式,結合工筆技法繪製的界畫稱為“工筆界畫”。界畫繪製內容包括亭台樓榭、宮室、器物、植物、人物、車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觀,要求準確、細致地再現所畫對象。

中國界畫產生於晉朝,隋唐時已較完善,現存最早大型界畫是唐朝懿德太子李重潤墓中的《闕樓圖》。宋代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芥子園畫傳》中提出“畫中之有樓閣,猶字中之有九成宮,麻姑壇之精楷也。夫界畫猶禪門之戒律也,界畫洵畫家之玉律,學者之入門。”界畫之重可見一斑。界畫形象、科學地記錄下古代建築、橋梁、舟車等當時生活的場景和原貌,其意義已突破了審美的範疇,中國自古以木構建築為主,木質易損,滄海桑田,許多珍貴的建築僅能從界畫的卷軸間窺其昔日的風采。

3)形成——西方繪畫中的線性透視法

透視法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產物。線性透視理論起源於15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線性透視使藝術家將畫麵想象成一個“窗口”,通過它可以看到描繪的世界。

達·芬奇根據佛羅倫薩烏菲茲薩商業街熟食店繪製的“麥琪的崇拜”繪畫透視研究中,我們能清楚看到地平線、正交和消失的視點。布萊蒙特是文藝複興時期進行透視圖革新的關鍵人物,主張繪畫應如建築一般準確,比例完美,他創造“插圖”透視法來表現理想中的建築形象,同樣用鳥瞰表現建築,通過切割建築空間,將剖麵圖引入透視圖,將複雜的空間關係在圖上重疊表現。畫家拉菲爾在建造聖·彼得教堂時對建築繪圖也有係統性認識,他將基本建築圖分為平麵、立麵和剖麵,布萊蒙特將視點拉得很遠,而拉菲爾則將視點放在建築內,他表現的不是一個視點的畫麵,而是多重透視效果,使看畫人仿佛被三維空間環抱,從中體會到空間的整體形象。達·芬奇認為人體和建築相通,用人體解剖畫法來繪畫建築,他的建築畫明顯傾向於鳥瞰和解剖相結合的新畫法,解剖圖能表現空間和體量的結構組織,鳥瞰圖能表現完整的形體。鳥瞰和解剖相結合的畫法成為文藝複興時期的一種建築畫表現思想,即將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在三維空間中合為一體。

4)成長——建築繪畫的興起與發展

記錄和測繪古代建築一直是建築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15世紀30年代,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職業分化開始出現,巴洛克時期城市規劃師把透視畫法帶到城市景觀規劃中。16世紀,銅版印刷取代了木刻,促進了建築出版業的發展。被認為是曆史上第一個職業建築師的帕拉蒂奧發表了《建築法式》一書,他認為要準確表達建築比例尺度以及細部與整體的關係,隻有用平立剖麵圖。在他的畫和書的插圖中沒有透視,空間的進深感用剖麵圖配合陰影來表現,在帕拉蒂奧看來,建築畫是傳達建築師意圖的一種方式,有時比建築本身更有價值。

①巴洛克建築的影響

巴洛克建築師們對透視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巴洛克建築師用一係列的透視圖研究建築,這和巴洛克建築追求豐富的動感和光影效果目的是一致的。巴洛克風格的代表、雕塑家和建築大師貝爾尼尼在他的建築繪畫和建築設計中達到了以某一視點上強烈的透視印象為依據進行設計的創造,他總要畫大量研究性草圖,建築立麵也傾向於透視,代表作品如巴黎盧浮宮東立麵設計圖。

②羅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

到了羅可可時期,建築風格和建築畫風格發生變化,羅可可室內裝飾的主題以富有女性柔美感的曲線和旋渦花飾為元素,這種獨特元素來自對自然的演繹,如植物花卉、動物等自然形態,在建築畫方麵摒棄了古典主義的建築比例和數學邏輯的束縛,柔美的曲線線條裝飾在羅可可風格的建築畫表現中處處可見,它展現出詩情畫意的空間和光影。

③新古典主義的影響

18世紀新古典建築風格一統天下,莊嚴成為一種美學思想和建築設計的目標,建築形式表現出極端的震撼力和意氣風發的情感,新古典主義建築超人的尺度形成的莊嚴之美在建築畫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許多建築師都是優秀的建築畫家,而許多建築畫家也參與到建築設計當中。建築畫家皮瑞耐西認為建築畫能傳達建築師的設計意圖和理想,是情感和理智的結合,皮瑞耐西對建築的影響還表現在建築設計中對光影的興趣、對尺度的誇張和對建築曆史感的追求等。建築畫家懷勒和皮瑞一起設計了巴黎歌劇院莊嚴的建築外表和絢麗輝煌的室內空間,不僅表現了建築結構和室內裝飾,而且還畫了觀眾廳、舞台和街道上的人物形象,這幅建築畫是一個新突破,表現從外到內的空間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