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青衣點頭道:“沒關係,我一人上路就好了。”
“難道納蘭兄不想跟我一起去看看?”文瑞問道。
納蘭青衣淡然道:“蠻夷小國,夜郎自大之輩!你答應出手,結果已經分曉。看與不看都沒什麼意思。”
文瑞搖頭笑笑,看看,什麼叫大國氣質?這就叫大國氣質!連我大唐的附屬突厥汗國之人都瞧不起這小小島國!當下文瑞送別了納蘭青衣,便與眾人往海州而去。
路上文瑞詳細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原來這東瀛劍客宮本武藏,乃是東瀛“出神妙劍”國磨真人的直係傳人。據說宮本武藏乃東瀛第一高手,自創劍道“北辰一刀流”打遍東瀛無敵手,這一說法已經得到了經常往來東瀛的大唐客商的認同。
宮本武藏笑傲東瀛,自感高手寂寞,這便渡海而來,想會會大唐武林高手。而離東瀛最近的,首先便是位於大唐東海的白雲城,可惜宮本武藏前去挑戰那天葉孤城正好不在,宮本武藏便以為葉孤城聽說自己大名便怕了,擔心不敵之下壞了白雲城主的名聲,所以才避而不戰。因此宮本武藏愈發囂張,甫一到達海州港,便揚言挑戰整個中原武林,讓我中土沽名釣譽之輩見一見什麼是真正。
倭人言語猖狂,當時海上豪客紫衣侯正好就在海州,憤怒之下慨然出手,可惜一招敗於宮本武藏的“拔劍術”之下。其實說“拔刀術”也不為過,魏晉年間自中土劍術傳入東瀛之後,東瀛人根據自身條件及戰場需要,不斷對劍形改造,結果是又像劍又像刀,已經刀劍不分了。至唐朝初年,唐橫長刀傳入後,東瀛鍛造名家借鑒唐橫長刀的優點,對劍形做了進一步改造,終於定型成如今的武士刀。
紫衣侯一刀落敗,傅紅雪恰好路過徐州城,聞聽之後大感興趣,便來到海州找宮本武藏較量一番。宮本武藏的“北辰一刀流”最得意的一招便是“拔刀術”,而傅紅雪的刀法恰恰是在每日數萬次的拔刀之下練出來的。兩人就在這拔刀術上較量開來,不斷地拔刀、入鞘,拔刀、入鞘,交鋒了二十一刀。然而拔刀術對人精氣神的消耗非常大,對個人的體力也是非常嚴重的考驗,最終劇烈消耗之下,傅紅雪因先天足疾,行動慢了一拍而棋差一招。
想象著先天足疾的傅紅雪是如何跛著腳一次次拔刀衝向宮本武藏,文瑞感覺好笑之下又有些傷感。傅紅雪是個可憐的人,他有先天的足疾和癲癇之症,本不適合練武,但是從出生就負有血海深仇的他,毅然克服重重困難,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刀術。因為身體的殘疾,傅紅雪經常要承受人們那譏諷的目光和肆無忌憚的嘲笑。就是這樣一個人,卻為了大唐武林的尊嚴在那一次次地拔刀,他要用宮本武藏最引以為傲的招式打敗他!傅紅雪其實並不如傳言中的那麼冷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