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碑石刻文(1 / 3)

公元一九九三年古曆二月二十日,祖父三周年之際,為祖父和於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過世的祖母合立碑石撰碑文

吾父盧公終生寡言

不善交酬惟理為堅

秉性剛毅耿介恭謙

幼讀聖賢禮義為先

執教子女耕讀家傳

幼年喪父獨挑家擔

敬老撫弟孝德俱全

推麵賣饃換油北山

汗甩八瓣糊口置田

臨近解放車馬栓全

小康之家已成定觀

後遭風霜苦極絕緣

老翁織紡哪朝能見

時來運轉

兒孫各門

不意壽老

三年之際

風範千古

吾母史氏

興家育後

上而奉養

中而和睦

村鄰相處

下而教導

主饋家事

勤儉持家

心強好勝

和藹剛毅

難忘之事

家口眾多

吾母力撐

一輛紡車

十載不輟

紡出家傳

家業日興

意在共享

陡屺生悲

無母無恃

懿訓陣情

重見日天

俱臻富寬

慟切飴含

立石為念

世代相傳

慈孝惠賢

德重於天

備極辛艱

闔家俱歡

仁德厚寬

可比聖賢

紊條不亂

率身士先

利索幹練

直言果斷

盡在六三

與國同難

獨克艱難

嗡嚶搖歡

苦熬苦煎

紡來新天

蔗節甘甜

頤養天年

佩響雲端

咋活人間

夢縈魂牽

願母同在天上人間

祖父盧雲九為琮珍母撰寫祭文

惟茲盧母出自名門

韓氏家世臨涇之濱

幼承閨訓性行淑貞

繼配盧公生子琮珍

前嗣銓璋孱弱之身

飲食教誨嫡庶不分

賢德內助遐爾共間

盧公逝世重負著身

持家勤儉茹苦含辛

虔誠拜佛孝敬觀音

善為好施救苦濟貧

扶危優工溫口親鄰

誕辰之日乞丐盈門

迎入庭坐待為上賓

飽食之後給錢百文

積有餘慶百福並臻

頤養康健壽逾八旬

兩戊歲首無疾歸真

典範猶在母儀堪箴

道法高尚無與比倫

螽斯繁衍宜爾子孫

時至今日更蒙黨恩

諸孫秀起科技有人

致力革命

四化建設

親恩黨教

振興國家

盧族光望

雲幼至北

好是懿德

是訓是行

教湊俚句

才能展伸

表現忠貞

刻骨銘心

報黨報親

風美裏仁

目睹耳聞

重裕後昆

可正人心

與世常存

為嶽母大人撰寫碑文

吾母王氏生於陝南

兵亂之年逃難禮泉

陳家落戶霜居惑年

詩文書畫精通在先

敬老撫幼孝義至全

織裁縫繡養女育賢

贍養子侄如親一般

村鄰相處恭溫良善

三年困難亦不艱難

兒後居孀痛苦難言

母膽兒孫徹夜不眠

兒肩老幼更是難言

男尊女卑世俗偏見

頂門立戶女要勝男

先是學醫生活有源

農副並舉

受盡艱辛

鄉鄰稱讚

為母祝壽

生活小康

母卻病癱

糧豐財滿

苦中有甜

敬眼相觀

七四之年

期望樂年

撕兒心肝

為盧登霄母撰寫碑文

清韻悠悠琴聲綿綿

吾母清琴永在心間

撫育兒孫功德似天

不似男兒勝似兒男

裏外活路獨挑一肩

揚場撒種群口交讚

針線鍋灶更是拔尖

對待養女親生一般

村鄰相處和順恭謙

隻字不識可比聖賢

心胸開闊雅誌高遠

繡花剪紙走紅鄉間

心熱氣靜向上樂觀

情似江海意在青山

品若山恒德及海瀚

三年立石兒孫永念

為登霄父盧伯昭撰碑文

幼讀詩書

勤奮自勵

民國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