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用行動收獲一切(1 / 1)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隻要你立即著手積極行動,一件一件地完成眼前的任務,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更快地接近目標,攀上人生的頂峰。

古羅馬一位大哲學家曾說過:“想要到達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從行動開始。”

有一次皮特金在好萊塢時,一位年輕的支持者給他提出了一個新穎且大膽的建設性方案。在場的人全都被吸引住了,這個方案顯然是值得考慮的。然而,就在其他人正在從容考慮如何去做這個方案時,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電報機並立即開始向華爾街拍電報,以電文的形式向華爾街陳述了這個方案。

出乎意料的是,1000萬美元的電影投資立項就因為這個電文而拍板簽約。假如他們拖延行動,這項方案極有可能就在他們小心翼翼的考慮中流產——至少會失去它最初的光澤。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諸了行動。

也許很多人羨慕皮特金辦事如此幹練,然而事實是,他之所以辦事簡明幹練,是因為他在長期工作中養成了“用行動收獲一切”的好習慣。

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不久,在西班牙的一次歡慶會上,有一位貴族突然口出狂言:“發現新大陸並沒什麼了不起,這不過是件誰都可以辦到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張揚。”這位貴族繼續說道:“哥倫布不過就是坐著輪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然後在海洋中遇到了一塊大陸而已。我相信我們之中的任何人隻要坐著輪船一直向西行,同樣會有這個微不足道的發現。”

哥倫布聽完貴族的這番“高論”之後,並沒有表示絲毫的尷尬,而是起身很有風度地對這個人說:“是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做起來都非常容易,不過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已經動手做了,而你卻至今沒有。”

在職場中奮鬥的人都明白,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都知道執行的魅力,可是在實踐中能夠真正將戰略落實到行動上,把工作做到位的人卻很少。

遠古時期,在一個偏遠的山區住著兩個和尚,其中一個非常貧窮,一個比較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可到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窮和尚回答說:“我隻需要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上麵是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一則寓言故事,但說明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一切美好的願望都需要我們去執行,沒有果敢的行動,那麼,再美好的夢想都隻能化作泡影。

隻有行動才能產生結果,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需落到行動上才能實現。毛主席在著名的《實踐論》中說道:“你要知道梨子是什麼滋味,就要親口吃一吃。”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你要想獲得人生的智慧與財富,就要親自去實踐,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