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意外收獲”(1)(1 / 3)

★日軍原來準備在所羅門群島的首府圖拉吉島建立機場,後來覺得圖拉吉島以南還有一個更大一點的島嶼更適合修建機場,這個島就是瓜島。

★所謂“瞭望台”,是展望未來的象征。美軍在此時已經有了最終擊敗日軍的長遠構想。金上將和尼米茲在一係列海軍會議上,多次談到在攻占拉包爾之後,通過特魯克群島、關島和塞班島進攻日本的問題。

★到1942年,這裏一下子熱鬧起來。它成為美國和日本必爭的戰略要點,並在這裏進行了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一次島嶼爭奪戰。

★“敵人力量占壓倒優勢。”日軍在圖拉吉的指揮官在6時30分左右發出了這樣電報。“我們將誓死堅守崗位。”然後這就成了他的最後一封電報,因為戰艦打來的炮彈很快就摧毀了發報站。

1.戰爭的“引子”,日本與美國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在瞬間失去了他們原有的力量。可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分析了襲擊珍珠港的過程和戰況,這位總是喜歡搞戰略突襲的日本海軍將領的內心卻並沒有得到滿足。

在分析中,山本五十六發現“南雲忠一沒有將美軍在港內的船塢與油庫炸掉”,他認為這就是此次作戰行動的一個重大疏忽。

南雲忠一是聯合艦隊第1機動艦隊的司令官,負責了指揮珍珠港作戰的行動。南雲忠一的艦隊有6艘航空母艦,旗艦是“加賀”號。南雲原本想過,偷襲珍珠港即使成功,自己也會損失一兩艘航空母艦。但是沒有想到作戰太順利了,6艘航母毫發未損。南雲忠一為了繼續使整個艦隊保持完好無損,見好就收的下達了撤退命令。

這一撤退命令就使得原計劃中要出動第3攻擊波攻擊繼續轟炸美軍的另兩個重要目標,即轟炸“裝有1800萬升油料的機油庫”和“珍珠港的船塢碼頭”的計劃破產。而山本五十六很擔心這兩個目標沒有被炸毀。

在山本五十六眼中,這兩個目標完好無損的保留下來,很可能會為美國太平洋艦隊迅速恢複戰鬥力提供平台和機會。山本越想越害怕,他感到這個疏忽也許是致命的。

於是,山本五十六決定盡一切可能尋求與美軍艦隊決戰,他想用這種方法來彌補珍珠港作戰行動留下的這個致命的疏忽。

然而,日本陸軍對山本的想法卻提出了反對意見。

日本陸軍認為,既然已經攻占了東南亞地區,就應當根據自己的國力采取“穩健”的方針,在已占領的地區保持守勢。

這使山本五十六感覺日本陸軍鼠目寸光,山本五十六一直認為如果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消滅不了,日本就不可能在已占領區保持持久不敗之勢。所以,他堅決主張對澳大利亞、夏威夷、印度等地區盡可能地逐次實施進攻作戰,然後通過艦隊決戰來摧毀美軍。

“我們要經常采取壓製行動,不讓美國海軍抬頭。”山本曾這樣說道。

就在日本陸海軍發生戰略分歧的時候,美國從珍珠港事件的巨痛中漸漸清醒了過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很快對日本宣戰,並立即進行了戰略協調和人力、物力的動員工作。在以“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為前提下,美國在太平洋進行了一些重要的舉措。

美國建立了一條從美國西海岸到澳大利亞的交通線,以此來確保澳大利亞成為反攻基地,為其今後的反攻作戰作準備;他們重新劃分了太平洋戰區,太平洋艦隊采取“打了就撤”的戰術,不斷奇襲敵人;美國還特別派遣杜立德中隊轟炸了日本的東京,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1941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任命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羅斯福當初對尼米茲隻講了一句話:“到珍珠港去收拾我們誰都不願看到的殘局,然後留在那裏,直到戰爭勝利!”

接受任命後,尼米茲就琢磨著對日軍發動攻勢作戰問題。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他力排反對意見,先打了日軍占領的吉爾伯特島和馬紹爾群島,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出甲板執行了這次任務。美國以損失13架飛機的代價,擊沉日軍3艘軍艦、擊傷8艘軍艦和幾架飛機,這大大的激勵了自珍珠港事件後大為低落的美軍士氣。

接著,尼米茲大膽的派遣杜立德飛行隊冒險突襲東京,以行動表達了他們的戰略意圖,明確無誤的告訴日本人:美軍飛機可以輕易地轟炸到你們首都,這隻不過是第一次而已!

另一方麵,美國的諸多舉措和行動,使日本陸軍終於意識到美國海軍的威脅還是非常大,日本有必要加強太平洋的防禦來穩定局麵,並消除美國的威脅。於是,日本陸軍同意了海軍的觀點,將下一步作戰的重點仍然放在南太平洋和澳洲的一些島嶼,以切斷美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交通線,他們要孤立澳大利亞。

作戰計劃的代號是“FS”。這就是日本聲稱的“向西南太平洋進軍、擴大外圍防禦圈”的戰略構想。這樣,日軍決定下一步第一期作戰目標是攻占珊瑚海地區的莫爾茲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