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芒硝外用三方
(1)治痔瘡。取芒硝500克,五倍子60克,荊芥50克,加水5升。加水煎後過濾藥液至盆中,患者蹲在盆上麵趁熱邊熏邊洗。每日2~3次,每次20分鍾。尤其對外痔療效甚佳。
(2)治跌打損傷。取芒硝、大黃各30克。同研細末後加酒、水各半調塗傷處,隨幹隨塗,不拘次數。注:本方隻用於傷處未破者。
(3)治注射部位硬塊。芒硝50克,大黃20克。研細混勻後裝紗布袋內敷硬塊處,膠布固定。每日換1次。連用4~6天。
64大棗藥用小方集錦
大棗又名紅棗、刺棗。中醫認為,大棗味甘性溫,有補脾益胃、養血安神、益氣生津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多種疾病。
(1)紫癜(單純性紫癜、過敏性紫癜)。①大棗,生食,每次10~15枚,每日3次,連續食用至紫癜全部消退為止。②大棗20枚,水煎服,每日3次,連續服用7天。
(2)產後不寐。大棗10枚,當歸5克,酸棗仁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3)浮腫。紅棗1500克,大戟500克,加水共煮1晝夜,去大戟,將大棗焙幹研末,分為12小包。每次服1小包,每日3次。孕婦忌服。
(4)虛汗、盜汗。①大棗10枚,烏梅10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連服10日為1個療程。②紅棗10枚,烏梅肉9克,桑葉12克,浮小麥15克。水煎服。
(5)黃疸型肝炎。大棗250克,茵陳60克。共水煎,吃棗飲湯,早晚分服。
(6)視力減弱。南棗、烏棗各10枚,加健康羊肝少許衝開水燉服,連用1周以上。
(7)小兒濕疹。紅棗(去核)適量,內放入少許明礬末,用瓦焙幹,研末撒於患處。每日3次。
(8)遺尿。幹紅棗10枚煮熟,去皮去核製成棗泥,與10枚幹荔枝肉共文火水煎。每日食用1次,連服1個月。
(9)兒童病後脾虛、盜汗、自汗。大棗(去核)15枚,小棗60克,糯米50克。用沙鍋加水燒開,加入上述三味共煮粥。吃時加糖,分數次吃完。
(10)血虛心悸、煩躁不安。紅棗12枚,羊心1隻(切塊),加適量水燉湯,食鹽調味服。每日2~3次。
(11)心氣虛,神經衰弱。大紅棗20枚,蔥白7段。將用水泡發的紅棗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武火燒沸煮20分鍾後,加入蔥白(連須),文火熬10分鍾即成,吃棗喝湯,每日2次。
注意:大棗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盛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以及痰熱咳嗽者均忌服食。
65金銀花外用小方
(1)治慢性鼻竇炎。金銀花、野菊花、黃連各15克,蒲公英、蒼耳子、白芷、當歸、辛夷花各12克,紫花地丁10克,水煎濃縮,滴鼻,每次2滴,每日5次。
(2)治癰腫瘡瘍。金銀花30克,馬齒莧60克,大黃10克,水煎,濾取藥液熏洗患處。同時配合內服方:金銀花、生地各25克,黃連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治小兒濕疹。金銀花藤適量,煮水洗澡,每晚睡前1次,連用3日。
(4)治外傷感染、瘡瘍潰爛。金銀花藤、鮮九裏明莖葉、路邊青黃不接枝葉、鮮五色草枝各1份,煎成濃湯,趁熱洗患處。
(5)治小腿潰瘍。金銀花、蒲公英、丹參、黃芩、白頭翁各15克,黃芪、紫花地丁、茯苓各30克,白術12克,甘草10克。上藥每日1劑,清水浸泡1小時,水煎取藥液1000毫升,將潰瘍患處常規消毒,然後取藥水外洗患處20分鍾,洗後以無菌紗布覆蓋。連敷10天為1個療程。
(6)治尖銳濕疣。金銀花、蒼術、黃柏各10克,白蘚皮、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土茯苓各30克,百部50克,艾葉15克,用水煎後,將藥液倒入盆中,趁熱熏蒸患處,待溫度適中時再洗患處,每次熏洗30分鍾以上,每日2次,10天為1個療程。
(7)治慢性前列腺炎。金銀花50克,蒲公英30克,丹參20克,連翹、滑石、茯苓、車前子、益母草、當歸、敗醬草、王不留行籽各15克,赤芍12克,穿山甲9克,甘草6克。水煎,熏洗會陰,溫度適合時坐浴。10日為1個療程。
(8)治外陰瘙癢。金銀花50克,苦參、蛇床子、枯礬各30克,川椒15克,煎湯半盆,趁熱先熏洗後坐浴,每日2次。外陰破潰者應去川椒。若為黴菌感染,加百部、樸硝、硼砂各30克;若為滴蟲感染,加鶴虱30克,生半夏、烏梅各15克,山楂20克;若為老年性患者,加艾葉20克,當歸、紅花各15克。
66蜂蜜蘿卜膏治口腔潰瘍
取蜂蜜50克、白蘿卜100克,切碎,熬煮成膏狀,每日分3次服食,連服5天。該方適用於口腔潰瘍反複發作,屬陰虛火旺者,伴有心悸、煩躁等症。
67絲瓜藥用便方
(1)中暑、夏天煩熱口渴。綠豆60克,用1大碗清水煮熟,撈出綠豆,然後加入8朵絲瓜花煮沸,取汁溫服,可治中暑;鮮絲瓜葉30克,水煎服,可解暑天煩熱口渴。
(2)百日咳。鮮絲瓜2~3條,蜂蜜30毫升。將絲瓜洗淨,切碎,搗爛,絞汁,每次用30毫升,加蜂蜜10毫升服之,每日3次。
(3)皮膚化膿性炎症。嫩絲瓜葉搗汁,外塗患處,療效明顯。
(4)絞腸痧(腹部痙攣痛)。鮮絲瓜葉6克,搗爛絞汁,衝淘米水服。
(5)蛇咬傷。鮮絲瓜葉搗爛敷患處,同時服絲瓜汁2酒杯,並送醫院急救。
(6)疔瘡、頭瘡、外傷出血。鮮絲瓜葉搗爛敷患處,或將鮮絲瓜葉曬幹研細末外敷。
(7)偏頭痛。鮮絲瓜根90克,鴨蛋2個,加水共煮,吃蛋喝湯。每天1劑。
(8)副鼻竇炎、鼻流臭黃水。絲瓜藤100克(離根10厘米以上處),切段,曬幹,炒炭存性,研末,每用10克,水酒或黃酒調服。
(9)急、慢性氣管炎。取絲瓜藤液飲服,每日3次,每次1酒杯,效果顯著。收集絲瓜藤液的方法是:秋後絲瓜枯黃之前,將絲瓜藤從距地麵50厘米處剪斷,將斷口插入1個幹淨的瓷瓶或玻璃內,過些天,可收集到一定量的絲瓜藤液備用。
(10)痘瘡透發不爽。用老絲瓜連皮燒炭存性,研末,砂糖水送服,每次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