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禁拍案叫絕。好個張靜宜,真的冰雪聰明,守陵村的人既然是為了給劉勝守墓,那自然是姓劉的居多。可是我還沒有說出好來,畢不凡的一句話卻推翻了張靜宜的論斷。
“錯了,守陵村的先祖應該姓竇。”
畢不凡喝了一口蟠桃酒,開始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塵封多年的往事。
六八年在滿城發現中山靖王劉勝的墓穴之後,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旁邊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座王後墓葬。果不其然,在經過精細勘探之後,在距離靖王墓百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座大型墓葬。經考證,這座墓葬的主人,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王妃竇綰之墓。
畢不凡的故事,就是從竇綰開始的。
竇綰有個侄子,名叫竇柯。竇柯因為竇綰的關係,在中山國中作了一個王室衛隊的小頭目,手下有百十來個人。劉勝和竇綰死後葬入陵山,竇柯就奉第二代中山王之命帶著自己的手下長期駐紮在陵山腳下,成為了守陵人。
劉勝死後,他的二十個兒子被漢武帝封為列侯,中山國的國土發生了分裂。一個麵積隻有幾百平方公裏的小封國,被分割成了二十塊互不隸屬的列侯領地,中山國已經算是名存實亡了。而在這二十個列侯當中,其中有十一個列侯因為在進獻給宗廟用於祭祀祖先的黃金裏弄虛作假,被革除了爵位。三代以後,這些劉姓皇族已經和平民百姓無異,再不複昔日尊崇的地位。
中山國雖然亡了,但是替中山靖王守墓的竇柯,以及竇柯的後人們卻忠心耿耿,依然守著一座石頭山不離不棄。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裏幾經戰亂,竇柯的後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當年駐紮軍隊的營地也變成了擁有數千人的守陵村。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朝代的更替,天下早已不再是劉姓人的天下。守陵村裏的人也逐漸忘了自己的來曆,他們隻知道這座村子叫作守陵村,村子前麵的小山叫做陵山,至於期間的秘密,早已經隨風而逝。
可是別人忘記了,竇柯的直係子孫們卻沒有忘記。竇家的每一代族長臨死之前,都會把一個錦盒傳給下一代,並且詳細的講述陵山以及守陵村的來曆。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雍正年間,竇家來了一個姓陳的長工才嘎然而止。
畢不凡又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說道:“這個長工叫作陳大義,長得眉清目秀,略通文書,因為家境貧寒,自願賣身為奴,到竇家做了長工。”
“莫非那個錦盒傳給了陳大義?”張靜宜站得累了,終於顧不得髒亂,也盤膝坐在炕上,靠著我的肩膀說到:“他不會是個賊吧?”
酒葫蘆裏的酒快要喝光了,畢不凡有些微醺,搖頭說到:“陳大義不是賊,而竇家的小女兒竇靈卻是賊。竇家是守陵村的第一大家族,傳到竇靈那一代一共是兄妹十三人,竇靈年紀最小,人們習慣上稱呼她為竇十三,是嫡出。竇靈聰明伶俐,深得父母喜愛,因此從小就養成了任性的脾氣。陳大義來的那一年,竇靈年方二八,正是情竇初開之時。陳大義在竇府的工作是給竇靈抬轎,兩個年輕人朝夕相處,很快就互有好感,私訂終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