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條,不要浪費了。”

“誰說隻有三條的?”

牟瑞一揮手,盤子裏又出現了十隻河豚鯨。

周圍的吸氣聲不斷傳來,聽到這個動靜後,牟瑞開口問,

“我這兒還有不少,如果有人感興趣的話,可以來試一試!”

見大家還在拚命搖頭,牟瑞也不再說什麼。

他默默地看著這些河豚鯨。

“河豚鯨是一種特殊的食材,這就意味著要品嚐到它的美味,必須經過特別的處理方法。”

“每一條河豚鯨的毒囊位置都有所不同,頂尖廚師僅憑外形就能找到毒囊的位置,在操作時容不得半毫米的誤差,否則就會導致毒素擴散使整條魚都不能吃。”

思索了一會兒,牟瑞接著說,

“比如說這條河豚鯨,它的毒囊就在魚鰾下麵一點點的地方。”

邊說,牟瑞邊準備動刀。

聽了牟瑞的話,黎隊長他們相視而望,默默地擦去額頭上的汗水,慶幸剛剛沒有一時興起就解剖河豚鯨。

要是那樣的話,自己現在不就是在老虎背上騎著下不來呢?

臉可就丟大了。

“真的假的?這河豚鯨太誇張了吧?”

“捕捉河豚鯨已經很難了,居然處理起來還要複雜那麼多?”

“十年才有機會見到,還要經曆這麼多複雜步驟才能吃到的河豚鯨,究竟有多好吃啊?”

“毒囊的位置不同,還得靠外型判斷,下刀還不能有一毫米的偏差,要麼讓牟神直接把河豚鯨放到CT機裏定位一下毒囊,再編程讓機器處理好了!”

“的確,我都懷疑這河豚鯨是否超出了人類能處理的範圍。”

直播間的網友們都被牟瑞的講解震驚到了,沒想到處理河豚鯨會這麼棘手,遠超出想象。

深呼吸幾次,牟瑞調整到最佳狀態。

接著把一隻河豚鯨放在盤子上,動手開始處理。

看起來複雜的工序,實際隻要割幾個地方就可以了。

不過每一下都需要根據毒囊的位置精準控製深度和寬度。

“先在尾巴往上兩厘米處切一刀,橫著切開十厘米。”

一邊說著步驟,牟瑞的手也同時跟著動了起來。

就在刀接觸魚皮的那一瞬,一股強勁的阻力迎麵而來,感覺像是在切一塊石頭一樣難以前進。

用力加壓下去還是無法輕易切割進去,好像手裏握著的不是刀而是一根棒子,完全沒轍。

六米長的身板縮成這般小模樣後,魚肉密度大大超過預期。

再加上手上普通的廚房用具並不適合處理這種特殊食材。

無奈之下,牟瑞決定放棄手中的刀,換一把現形出來的更合適工具繼續。

再次嚐試沿著先前的切口往下,但很快發現稍微偏離了軌跡,

當意識到這點錯誤後,眼前那條河豚鯨已經開始發紫。

拿起來觀察才發現僅僅是極小的一點偏差就讓魚肉瞬間變成了毒性產物。

歎了一口氣,讓自己從失敗中回過神來,他拿出另一條魚開始嚐試。

“這次改用傳統切三段手法處理第一步:仍舊在尾部2公分處水平切入九點八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