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安慰:適時地送給不幸者(1)(2 / 2)

類似的遭遇不是人人都有,除此之外,必要時點明相互間唇齒相依、患難與共的特殊關係,表達出一種同舟共濟的願望,也能起到相互慰勉的作用。

有這麼一對戀人,女的患了淋巴腫瘤,經放射性治療後頭發全脫了,她痛不欲生,不願見未婚夫。可是,未婚夫見了她後,卻異常平靜地說:“也許,你可能想到了醜和死,其實,我也有變醜或死去的可能。可是你還有一顆心,我愛的正是那顆心。有了它,我們的未來就永遠是完美的!”這一席話,不是自欺欺人的謊言,而是道出了同甘共苦的願望,起到了平息對方傷痛的作用,使兩人最終結為患難夫妻。

飽含著唇齒相依的真切安慰,在特殊場合可能起到拯救生命的特殊效果。

美國有一個女孩名叫雪莉,因車禍被壓在車輪底下,此刻被撞翻的油罐正在她四周呼嘯燃燒。消防隊員肯尼迪見狀,奮勇衝上前去抱住了雪莉。又痛又怕的雪莉不停地喊:“我害怕,別離開我!”肯尼迪聽罷強忍住灼傷,摟住她安慰道:“你放心,我起誓,決不離開你,我們生死都在一起!”當其他消防隊員用水龍頭衝掃時,雪莉已神誌不清,肯尼迪禁不住大聲同她“聊”了起來:“雪莉,你愛看什麼電視節目?”“你喜歡馬嗎?等我們出去以後,我保證帶你騎上我女兒的馬!”奄奄一息的女孩喃喃道:“我要是出不去了,告訴媽媽我愛她。”肯尼迪卻安慰她:“你要親口告訴媽媽你愛她,我保證過不離開你的,現在,你也該保證不離開我!”經過40分鍾的搶救,由於肯尼迪不停地說著各種分散對方痛楚的話,使對方心靈得以安慰,受到激勵,小姑娘終於獲救了。

可見,危急關頭一旦有了那唇齒相依般的話語,能帶給別人多少慰藉和鼓舞啊!這種安慰的話,除了可以平息創傷,有時還真能收到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

3. 心理補償式的慰藉之言

心理學上有“言語暗示法”之說,認為如果一個人被別人視為病人,在這一看法的“暗示”下,他有可能真得上那病。如果據此方法,在安慰別人時,能給予對方心理補償的話,就有可能促使情形向好的方向轉化。某人去看望朋友,他一反慣例,既不問病情也不講調治方法,而這樣安慰道:“看來,你的危險期已經過去,這就好了。今後,你就多了一種免疫功能,比起我們,也就增加了一重屏障,這種病,也許就再不會打擾你了!”這番話,在健康者與病人的對比中,讓對方獲得了些許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不再為病情所焦慮,因此顯得自然而貼切。

一個因喪妻而患嚴重憂鬱症的老年男子,對任何人的安慰都十分反感。某日,一個老朋友登門造訪,全然不提病情、療法之類,隻是問:“不知是否想過,假如你先去世,而尊夫人還繼續活著,那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這位男子脫口便道:“噢,那對她來說太可怕了,她該會遭到多麼巨大的痛苦嗬!”那老朋友聽罷便繼續開導:“你看,現在她卻沒有這個痛苦,那是因為您的安然無恙才使她免除了痛苦,所以,現在你必須盡一分義務,付出一點代價,那就是以繼續健康地活下去的決心,為你心愛的人免除痛苦,這代價是值得的!”一席話,讓那老人心底豁然開朗,對老友也充滿感激。因為,他已得到補償的承諾,那就是為所愛的人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種報答,一種存在的價值。

這種慰藉比絮絮叨叨地講大道理不知強了多少倍!

4. 猛擊一掌式的醒慰之言

對於一個在傷痛泥潭中陷得很深的人來說,一般安慰未必奏效。這時,如果觸及利害,大喝一聲,促其從傷痛中幡然醒悟,也可以收到安慰之效。

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有一次珠寶被盜,她十分悲痛地對導演德若加哭訴自己的不幸。導演聽罷,未表同情,反而平靜地說:“聽著,索菲亞,我年紀比你大多了,懂得人生一項真理,那就是千萬別為你不能改變的任何東西哭泣!”

這個導演以看似尋常的言語道出了一個演員以什麼為重的真理,令對方心靈受到極大的觸動,從而迅速擺脫悲傷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