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場合,名片是自我介紹的簡便方式。交換名片的順序一般是:“先客後主,先低後高。”當與多人交換名片時,應依照職位高低的順序,或是由近及遠,依次進行,切勿選擇式地進行,以免讓人誤會厚此薄彼。發送名片一般應選擇初識之際或分別之時,不要在用餐、看戲劇、跳舞之時發送名片。奉上名片時態度要謙恭。要起身站立主動走向對方,麵含微笑,上體前傾15度左右,雙手持握名片,舉至胸前,並將名片正麵麵向對方,同時說聲“這是我的名片,以後多聯係(或請多關照)”等禮節性用語。千萬不要用左手持握名片。
接受他人名片時,不論有多忙,即使在端茶倒水也要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並起身站立相迎,麵含微笑,雙手接過名片。至少也要用右手,而不能使用左手接名片。接過名片後,先向對方致謝,然後至少要用半分鍾的時間將其從頭至尾默讀一遍,遇有顯示對方榮耀的職務、頭銜時,不妨輕讀出聲,以示尊重和敬佩。如果對方的職務比較低微,則不要大聲念出來。在對方離去之前,或話題尚未結束,不必急於將對方的名片收藏起來。
接過別人的名片後切不可隨意擺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隨便地塞在口袋裏或丟在包裏,而應將其謹慎地置於名片夾、公文包、辦公桌或上衣口袋之內,還要與本人名片分開放置。
4. 名片的索要
對於陌生人,想主動結識對方時,可以向對方索取名片。第一是互換法,可在遞上名片時表明此意:“可不可以與您交換一下名片?”第二是暗示法,例如,向尊長索要名片時可說:“請問今後如何向您請教?”向平輩或晚輩表達此意時可說:“請問今後怎樣與您聯係?”
握手的禮節你知多少
小剛和小明吃完中飯,就坐在辦公室電腦前興致勃勃地打麻將。這時,有人敲門,原來是小明的朋友大力。小明熱情地把大力介紹給小剛,小剛隻得站起來嘴裏嚷著:“哎!你好,你好!”一邊伸出手與大力相握,可這老兄握手時眼睛仍舍不得離開屏幕,連餘光都不掃視大力一眼,握完手馬上坐下來接著開戰,搞得大力很不愉快。
顯然,上述情景中的小剛就是不懂握手的禮節。握手時左顧右盼、三心二意,會給人隨意敷衍、不尊重對方的感覺。這是握手禮節中的一大忌。
握手,是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司空見慣的禮儀。握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經常使用的禮節方式,不僅常用在人們見麵和告辭時,更可作為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它看似簡單,但卻是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增進關係的重要手段。
一項新的研究再次支持了關於握手的一貫看法,即一次有力的握手不論對男人或女人來說都有利於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研究人員發現,良好的初次印象確實與握手時的各種特點如力量、激情、持續時間、目光交彙和緊握程度等有實質性聯係。
正因為如此,國外政治家在選舉期間會大量外出與選民握手,比起聆聽冗長的演說,選民通常會將神聖一票投給和自己握過手的候選人。這種借由握手的溝通方式,比起利用語言的溝通方式更具影響力。
握手不僅是一種禮節。當兩隻不同的手碰在一起,手指稍彎,握在一起時,它會將感情迅速地傳遞給對方。
有一年的聖誕前夜,在美國的一個珠寶店快打烊的時候,從外麵進來了一個30多歲的男子,該男子穿著一套起皺的西裝,領帶也沒有係。他在珠寶店裏轉悠,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終於,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條鑲有七顆鑽石的手鏈上,他要求店員把手鏈拿給他看一看。店員是個姑娘,她遲疑了一下,還是按他的請求拿出了手鏈,遞給了他。
在觀看了一會兒後,男子把手鏈還給了姑娘,忙著往外走。姑娘小心翼翼地將手鏈放回原處。突然,她看見手鏈上的鑽石隻剩下了六顆。她緊走了幾步,在珠寶店門口追上了男子,伸出右手微笑著說:“先生,祝您聖誕快樂!”
男子稍微遲疑了一下,也伸出了右手,握住了她的手,笑著說:“謝謝!”說完,轉身走出門外。這時姑娘感覺右手心多了個硬硬的小東西,一看竟然是那顆鑽石。
故事到這裏還沒有結束。十年後的一個聖誕前夜,還是在這家珠寶店裏,一位40多歲的富商握住了珠寶店女老板的手:“謝謝你,是你給了我自尊,給了我生存的智慧!”這個富商,就是十年前的那個男子。而珠寶店女老板,就是當年的店員。
至此,我們應該明白,當你熱情地握住他人的手的時候,你和他之間已經開始了一段激動人心的交往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