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論語也瘋狂(1 / 2)

----------------------------------------------------

“上課!”

“起立!”

“老師好!”

“同學們好!”

“今天我們學孔子的論語!請打開課本”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麵。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現在我們學論語的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好同學們、老師給你講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老師說完以後看了一下台下的學生

“舒靜冉、你給我站起來!”老師指著正在給愛新覺羅小冷傳字條的我

“到!”我立馬站起來了、把紙條藏在了身後、

“舒靜冉給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老師嚴厲對我說著、那眼睛發出了綠光、像掃描我一樣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小時候我就把四書五經都背會了

“在古代“子”就是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我繼續說道

“舒靜冉、你是跟老師抗衡嘛?嗯?”講台上的老師嘴角雖然是微笑、可是明明的是在說、別以為你會的多。我在這裏

我是老師、

“老師、我沒有對老師你抗衡。而是按照老師說的把這句話解釋明白、難道我做錯了什麼了?還是解釋不明白?還是老師特意找我茬呢?”我眼睛直直的對著老師、毫不懼怕

“你你你……”老師氣的話都說不明白了!“舒靜冉、好好好…、”

“老師、我說的不對嘛?難道老師對論語的理解還沒有我理解的多嗎?”我早就看不慣這個國語老師了、每次上課這位女孩子都是那麼高傲、你以為你是誰呢?你以為東清學校就是你的天下了、別以為你是老師!

“好

好!那我問你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什麼意思?”

“孔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我挑起了頭望著老師氣的臉通紅

“好、我問你論語是什麼體?”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論語》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複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