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生命回響2(1 / 3)

15.不同的命運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是在候車廳等車時,都又改變了主意,因為鄰座的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北京人質樸,見了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送舊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北京真好,掙不到錢也餓不死,幸虧車沒到,不然真掉進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還是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不什麼不能掙錢的?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機會。

於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原來要去北京的得到了去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然沒有餓著。不僅銀行大廳裏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裏歡迎品嚐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一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可以賺錢,開廁所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

由於鄉下人對泥土的感情和認識不同一般,第二天,他在建築工地裝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見泥土而又愛花的上海人兜售。當天他在城郊間往返六次,淨賺了五十元錢。一年後,憑“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

常年的走街串巷使他又有一個新的發現:一些商店樓麵亮麗而招牌較黑,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不負責洗招牌的結果。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一個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不久前,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隻空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點滴悟語:

隻有人,才能冒著失敗的危險去幹他應該幹的事,若想在得到“不會失敗”的保票後投身行動,則將一事無成。

16.一念之間

二戰期間,一位女士隨丈夫駐防在美國中部的加州,住在靠近沙漠的營區裏。營區生活條件很差,先生原本不讓太太跟著一起吃苦,但太太堅持一定要跟他去。

他們隻找到了一間靠近印第安村落的小木屋。整天悶熱難當,連蔭涼一點的地方都還有華氏115°(攝氏46°),風又總是呼呼吹個不停,塵土到處飛揚;而且旁邊住的全是不懂英語的印第安人,真是度日如年。

一次,她的丈夫必須外出兩周參加部隊的演習,一個人在家的妻子更是寂寞之極。於是她寫信給母親說她要回家。母親很快回信給她,信中寫道:“有兩名囚犯從獄中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泥巴,一個看到的是星星。”

她將母親的話看了又看,覺得很慚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於是她走出屋外,和附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並請他們教她如何織東西和製陶。剛開始彼此還有些生疏,但是當他們了解到她真的是對這有興趣時,他們亦真誠相待,熱情地接受了她。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曆史、語言以及所有有關印第安的事物。不僅如此,她還開始研究起沙漠來,很快地,沙漠也從荒涼之地成為她眼中神奇迷人的地方。最後她成了沙漠專家,出版了這方麵的專著。她同印第安人相處得也很融洽,她的生活比原先在中部時更加豐富多彩。

點滴悟語:

多想想快樂的事,你就會成為快樂的人。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態度而改變生命。

17.團結合作的力量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過了一段日子,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蔚藍色的海洋時,他用盡了渾身最後一點力氣,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過上以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隻顧眼前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麵對現實的生活。

隻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悠長的生命啟示。

點滴悟語:

一滴水片刻之間就會蒸發掉,失去力量。無數滴彙成大海卻永遠不會蒸發掉,而形成巨大的力量。

18.專心做好一件事

主人的兩頭牛走失了,就吩咐他的仆人出去找。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見仆人回來,主人隻得出去尋找,看個究竟。在野地裏,主人看到他的仆人正在那裏來回瞎跑,就問他:“你到底在幹什麼?”仆人回答:“剛才我發現兩頭鹿,您知道,鹿茸非常值錢,所以不必找什麼牛了。”主人說:“那麼你捉到鹿了嗎?”仆人說:“我去追朝東跑的那頭鹿,它跑得很快,我沒有追上。不過請放心,我記得朝西的那頭鹿腳有點瘸,所以轉過來再追它,相信我會捉到的。”

叫他找牛他去捉鹿,捉東邊那隻時卻惦記著西邊那隻,反複無常注定這個仆人最終肯定一事無成。

世界歌王盧西亞諾?帕瓦羅蒂回顧自己走過的成功之路時,他說: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的父親,一個麵包師,就開始教我學習歌唱。他鼓勵我刻苦練習,培養嗓子的功底。後來,在我的家鄉意大利的蒙得納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收我作他的學生,那時,我還在一所師範學院上學。在畢業時,我問父親:‘我應該怎麼辦?

“我父親這樣回答我:‘盧西亞諾,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隻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

“我選擇了。我忍住失敗的痛苦,經過七年的學習,終於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後我又用了七年的時間,才得以進入大都會歌劇院,現在我的看法是:不論是砌磚工人,還是作家,不管我們選擇何種職業,都應有一種獻身精神。堅持不懈是關鍵。選定一把椅子吧。”

點滴悟語:

不被外麵世界的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所動,不被生活的大潮衝懶磨圓,心中永遠保存著一份不滅的執著。

19.挑起重擔後,就不會覺得很重。

一位農民每天肩挑柴禾翻山越嶺,去集市用柴禾換取一天的口糧錢,並用剩餘的錢供兒子上學。

兒子放暑假回來,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吃苦精神,便叫兒子替他挑柴禾上集市去賣。兒子挺不願意地挑了兩挑,翻山越嶺肩挑柴禾著實把他給累壞了。挑了幾天,兒子再也挑不動了。

父親沒辦法,隻好歎著氣讓兒子一邊歇著去,自己還是一天接一天掙錢養家糊口。可天有不測風雲,父親不幸病倒了,這一躺就是半月起不了床。家裏失去了生活來源,眼看就要斷炊了,兒子沒辦法,終於主動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天不亮,兒子學著父親的樣子,上山砍柴,然後挑著去集市賣,一點也不覺得累。

“兒子,別累壞了身子!”父親又喜又愛地看著兒子忙碌的樣子說。

兒子這時停下手中的活兒,對父親說:“父親,真是奇怪,剛開始你叫我挑柴禾那兩天,我挑那麼輕的擔子覺得特別累,怎麼現在我挑得越來越重,相反倒覺得擔子越來越輕了呢?”

父親高興地點點頭,道:“這一方麵是你身體承受能力練出來了,更多的是因為你心理成熟的緣故啊!成熟使你產生了勇挑重擔的勇氣,當然就覺得擔子輕了!”

點滴悟語:

有險峰才會有勇氣,有難關才會有突破,有挫折才會有鬥誌,有壓力才會有奮起,有風浪才會有進擊。

20.通過冒險展示你的能力

一天,有個男孩將一隻鷹蛋帶回到他父親的養雞場。他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孵化。後來母雞孵化成功。於是一群小雞裏出現了一隻小鷹。小鷹與小雞們一樣生活著,極為平靜安適,小鷹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同於小雞。

小鷹長大了,發現小雞們總是用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它想:我決不是一隻平常的小雞,我一定有什麼的地方不同於小雞。可是它卻無法證明自己的懷疑,為此十分煩惱。直到有一天,一隻老鷹從養雞場上飛過,小鷹看見老鷹自由舒展翅膀,頓時感覺自己的兩翼湧動著一股奇妙的力量,心裏也激烈地震蕩起來。它仰望著高空自由翱翔的老鷹,心中無比羨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樣該多好,那我就可以脫離這個偏僻狹小的地方,飛上天空,棲息在高高的山頂之上,俯瞰大地和人間。

可是怎麼能夠像老鷹一樣呢?我從來沒有張開過翅膀,沒有飛行的經驗。如果從半空中墜下豈不粉身碎骨嗎?猶豫、徘徊、衝動,經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自我內心鬥爭,小鷹終於決定甘冒粉身碎骨的風險,也在償試一把,於是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