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冬季反攻(1)(3 / 3)

一戰結束後,裏希特霍芬進入漢諾威大學深造,主修機械工程。1923年畢業後,他應征入伍。1929年,他升任德國駐意大利使館武官,秘密軍事飛行組代表。1932年,被調回駐漢諾威的技術兵第4汽車運輸大隊。他在柏林工業大學學習,考取工程博士學位。

1933年,裏希特霍芬調到航空部工作,參與空軍的組建工作。三年後,他成為航空部將軍施佩勒的參謀長,隨空軍赴西班牙作戰。

1938年,裏希特霍芬擔任駐呂內堡的航空大隊大隊長。9個月後,德國在對西班牙的作戰鬥中大量試驗新式武器,知識淵博的裏希特霍芬升任兀鷹派遣軍司令。

1939年回到柏林後,他被德國授予西班牙鑽石十字勳章,被西班牙授予金質軍事勳章。5月21日,兀鷹派遣軍通過柏林的勃蘭登堡凱旋門受到希特勒的檢閱。

在波蘭戰役中,他指揮俯衝轟炸機部隊支援了陸軍對比利時阿登和馬斯河要塞的進攻。5月10日,他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軍銜為將軍。

1941年4月,德軍第12集團軍入侵塞爾維亞,航空部隊轟炸貝爾格萊德,轟炸英軍在希臘的補給線和登陸場。裏希特霍芬指揮第8航空軍轟炸英軍所在的城鎮和陣地,追擊逃跑的英軍。

德國占領南斯拉夫和希臘後,克裏特島的英空軍基地成為德軍的下個目標。1941年5月20日清晨,德空軍各俯衝轟炸機部隊飛到克裏特島上空,英軍陣地受到重創,但傘兵部隊降落在英軍陣地上,傘兵損失慘重。6月1日,經過奮戰,德軍消滅了英軍 。

蘇德戰役開始後,第8航空軍有效地打擊了蘇聯空軍,在基輔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從1941年5月到1942年6月底,裏希特霍芬指揮第8航空軍支援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作戰。裏希特霍芬經常參加陸軍的作戰會議,每逢大的戰役,他總是親自指揮空軍支援陸軍。後來,當斯大林格勒地區30萬德軍被蘇軍包圍時,裏希特霍芬指揮第4航空軍對德軍實施空中補給。他多次向希特勒保證空中補給能夠成功,請求希特勒批準保盧斯突圍。但希特勒嚴令固守和實施空中補給。結果,被包圍的30萬德軍和第4航空隊走向毀滅。1943年2月,裏希特霍芬指揮駐意大利的第2航空隊支援南線戰場的作戰。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裏,裏希特霍芬的第2航空隊負責掩護德軍在意大利撤退,阻止盟軍登陸。1945年7月12日,裏希特霍芬死在美國的監獄中。

2.“真正的對手”

德軍在進攻莫斯科初期瘋狂無比,取得了巨大進展。此時的戰局對德國非常有利,希特勒就剩下一個莫斯科沒有到手,本來他認為蘇軍沒什麼了不起,隻要他的裝甲鐵蹄稍向前驅,克裏姆林宮就會掛起納粹國旗,斯大林就會向他低頭。

但越逼近莫斯科城,蘇聯軍民抵抗力量越強大。慢慢的,在希特勒的心頭開始蒙上一層陰影,很快,他就意識到“斯大林是他真正的對手”。

希特勒隱隱感到,補給線太廣太長,德軍連續作戰,十分疲勞,這一切都必須及時解決。然而此時,酷寒降臨,莫斯科被冰雪覆蓋。希特勒原以為莫斯科指日可待,未作好嚴寒條件下作戰的準備,因此德軍逐步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曆史總會有某種驚人的相似之處:1812年,拿破侖統帥著浩浩蕩蕩的法蘭西大軍橫掃歐洲,但在莫斯科城下卻大敗而歸。據說,那是上帝拯救了俄羅斯,就在拿破侖大軍勝利在望時,天降大雪。

當時,蘇軍新的預備隊卻在不斷地開赴前線,無論是在數量上,是在氣勢上都勝德軍一籌。抱怨、沮喪的情緒開始充斥德軍,許多人談起1812年拿破侖的失敗和俄國在塔魯季諾的紀念碑,無可奈何地歎息道:“上帝為什麼總是偏袒俄羅斯呢?”

嚴寒同樣給蘇聯軍民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他們不得不在寒冷徹骨的天氣裏挖防坦克壕、設置障礙物等。

但是,蘇聯人本來就是在嚴寒中長大的,況且穿得暖暖的,住在房子裏足以禦寒;蘇軍供給和適應力要比德軍強太多;蘇軍的機槍都披著槍套,以防止凍壞;武器上塗有冬季潤滑油,使用起來非常靈活。

這時,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作出了在莫斯科近郊殲滅德軍的決定,轉入反攻,給敵人以殲滅性打擊。

1941年12月4日,蘇軍第16集團軍在紅波利亞納地區發起反擊。紅波利亞納鎮幾次易手,蘇軍與德軍在鎮外展開了坦克戰,鎮內則進行著巷戰。戰鬥異常激烈,整整持續了一天,天黑時,蘇軍終於把德軍逐出了紅波利亞納。

莫斯科其他地方的戰鬥也都呈現出白熱化狀態。蘇德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後關頭,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