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北非閃擊(4)(2 / 3)

二戰中,在這方麵非常成功的間諜是一位意大利人艾拉迪爾。

艾拉迪爾從美國駐羅馬大使館獲取了外交密碼,結果使意大利深受其益,還使德國得到了巨大的好處。美國的外交密碼的泄密對北非戰爭上的形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是說,假如隆美爾失去艾拉迪爾獲取的密碼相助,隆美爾就很難成為“沙漠之狐”了。

二戰中,北非戰場的形勢時起時伏。1940年底,盟軍在北非戰場上對意大利的作戰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以英軍為首的盟軍,在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間,打敗意軍的8個師,俘虜13.2萬意大利官兵,繳獲470輛坦克,1300多門火炮。盟軍損失500人,傷1300多人。

隆美爾走馬上任後,立即摧毀了盟軍的強大攻勢,使形勢向有利於軸心國的方麵發展。

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前,美國沒有參加二戰,可是美國的態度傾向於盟國,經常暗地裏支持盟國。軸心國總想掌握美國的態度和情報。1941年9月,意大利情報機構總指揮切薩雷·阿梅將軍在羅馬組織了竊取美國外交密碼的行動。

意大利情報機構在美國駐羅馬大使館安置了間諜,還想盡辦法仿製了各國駐羅馬使館的鑰匙。在阿梅將軍的辦公室中,除了蘇聯大使館的鑰匙以外,其他各國大使館的都有。阿梅根據一定的排序把這些鑰匙掛在辦公室的牆上。

阿梅派兩個意大利間諜在美國大使館當仆人,其中一個是艾拉迪爾。為了保證此次行動成功,阿梅派兩位技師暗中協助,兩個技師是開啟保險箱的人才,一旦遇到困難,兩位技師能夠開啟保險箱。

美國大使外出後,兩位技師潛入美國大使館,找到兩個間諜。艾拉迪爾掏出鑰匙,把保險箱打開。艾拉迪爾認真記住密碼放的準確位置,取出密碼後交給技師們。一輛停在美國大使館門外的小汽車把兩位技師連同密碼本送到意大利情報機構總部。密碼本被拍攝後送回大使館的保險箱中,按原位置放好,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自此,美國大使館的每份電報,都被意大利情報機構破譯了,幾乎所有駐歐洲和北非的美國大使館所接發的電報都被意大利的情報機構所掌握。

意德這對盟友實際上貌合神離,兩國在情報協作方麵各懷鬼胎。意大利保留美國的外交密碼,隻把翻譯出的美國外交情報的明文交給德國。

當時美國駐埃及開羅武官費勒斯上校負責與英國進行聯係,再向美國報告北非戰場的情況。英軍十分重視美國這個盟友,不僅向費勒斯上校介紹戰場情況,還允許他隨意出入軍營,觀察英軍。

費勒斯每天把了解到的情報向美國報告。費勒斯擔心北非的德國密碼機構破譯他發出的電報,他以黑密(外交密碼)發出電報。

黑密屬於美國的最高級密碼,美國人認為黑密是不可破譯的。然而,黑密密碼本已經被意大利人竊取,費勒斯每發出一份電報,就等於送給隆美爾一份價值很高的英軍情報。

隆美爾有兩隻“神眼”,一隻是費勒斯的黑密,另一隻是德國的密碼情報機構與隆美爾的情報部隊。除了意大利人提供的情報,隆美爾的另一隻“神眼”幫助隆美爾占盡了先機。

德國早就在埃及的開羅建立了一個秘密的偵聽站,在這裏偵收費勒斯在開羅所發給美國的電報,截收以後發給柏林進行破譯。

德國情報機構想獲得黑密的密碼本,意大利送給他們的明文,對德國的密碼破譯人員來講,是一條捷徑。德國對比意大利人的明文,最終破譯了黑密的密碼。這個偵聽站每天截收美國人發自開羅的密電幾百份,如果逐份去破譯,那是一項龐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