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結尾能使整個演講的內涵和風采驟然升格。而巧妙地運用幽默更能使人體味到十足的美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用幽默結束演講的重要性
一次,“戴維斯杯”網球賽結束後,雲南省體委在昆明滇池湖畔的國家體育訓練基地為印度尼西亞隊餞行。印度尼西亞隊輸給了中國隊,隊員們的情緒都不高。該隊領隊在致辭時說:
“盡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由於氣候不適應等原因,我們隊伍的技術沒有很好地發揮,遺憾地輸了球。但對東道主中國隊來說,我們無疑是最好的客人。今天我在這裏祝賀貴隊取得優良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來日方長。如果我們下次再來做客時,不能成為你們最好的客人,也請尊敬的主人不要見怪。”
不卑不亢,禮貌而幽默,領隊的致辭尤其是那絕妙的結尾堪稱珠圓玉潤,稱為“豹尾”,一點也不過分。
幽默風趣的結尾,是整個演講的升華,也是演講者全部玩笑機智的總爆發,它能將演講者徐徐道來的真理印章般打在聽眾心坎上,使雋永的意蘊久久回蕩。
哈佛大學演講大師喬治·威廉說過:“當你說再見時,要使他們臉上帶著笑容。”通常,聽眾的笑容等於演講者的成功。當你的演講簡短、有力、切題,並且由於充滿了迷人的幽默感而顯得很生動活潑時,聽眾才會有意猶未盡之感。而意猶未盡是出色演講美妙的結尾的極致。
特別是演講場合是宴會或其他聯誼性的餐會,而演講又被安排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舉行時,高度戲劇性的結尾、幽默的結束語能讓人的精神得到清新的鼓舞,同時使演講最終熠熠生輝,餘味長存。
成功的演講追求真理的啟迪、感情的激發、藝術的感染、行動的導引等效果,它通過以溫和的幽默力量來述說一個事實,或表達一句妙語,或向聽眾道聲祝福來生成,每每喚起聽眾會心一笑。
一個演講者能在結束時贏得笑聲,不僅是演講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現,更能給他本人和聽眾雙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憶,也是演講圓滿結束的標誌。2如何用幽默的語言來結束演講
(1)造勢。
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很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講中,開頭即說“我今天給大家談六個問題”,接著,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條地談下去。談完第五個問題,他發現離散會的時間很近了,於是他提高嗓門,一本正經地說:“第六,散會。”聽眾起初一愣,不久就歡快地鼓起掌來。
老舍在這裏運用的就是一種“平地起波瀾”的造勢藝術,打破了正常的演講套路,從而出乎聽眾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省略。
1985年年底,全國寫作協會在深圳羅湖區舉行年會。開幕式上,省、市各級有關領導論資排輩,逐一發言祝賀。輪到羅湖區黨委書記發言時,開幕式已進行了很長時間。於是他這樣說:“首先,我代表羅湖區委和區政府,對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掌聲過後,稍事停頓,他又響亮地說:“最後,我預祝大會圓滿成功。我的話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結束了演講。聽眾開始也是一愣,隨後,爆發出歡快的掌聲。
從“首先”一下子跳到“最後”,中間省去了其次、再次這樣的講話,如天外來石,出人意料,達到了石破天驚的幽默效果,確實是風格獨具,別出心裁。
(3)概括。
某大學中文係一次畢業生茶話會,首先是係黨總支書記講話,三分鍾的即興講話主要是向畢業生表示祝賀。然後是彭教授講話,主題是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還引用了列寧的名言。第三個講話的潘教授朗誦了高爾基的《海燕》片段,以此勉勵畢業生們學習海燕的精神。第四個講話的係副主任希望同學們永遠記住母校和老師們。緊接著,畢業生們歡迎王教授講話。在毫無準備而又難以推辭的情況下,王教授站起來,先簡單地回顧了數年來與同學們交往的幾個難忘片段,最後一字一頓地說:“前麵幾位給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可我還是喜歡說他們說過的話。(笑聲)第一,我要祝同學們勝利畢業!(笑聲)第二,我希望同學們‘學習、學習、再學習’。(笑聲)第三,我希望同學們像海燕一樣勇敢地搏擊生活的風浪。(笑聲、掌聲)第四,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忘記母校,不要忘記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們!”
在這裏,王教授通過對前麵四個人的演講內容的簡練概括,舊瓶裝新酒,不落窠臼,結束了一次機智、風趣且具有個性特點的演講。
3如何借助道具幽默地結束演講
(1)對比。
魯迅先生在結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的演講》時說:“以上是我近年來對於美術界觀察所得幾點意見。今天我帶來一幅中國5000年文化的結晶,請大家欣賞欣賞。”說著,他一手伸進長袍,把一卷紙慢慢從衣襟上方抽出,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幅病態醜陋的月份牌。頓時全場大笑。
魯迅先生借助恰到好處的道具表演,與結束語形成鮮明的對比,極具幽默。不僅使演講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而且使聽眾在笑聲中進一步品味演講的深意。
(2)雙關。
在延安的一次演講會上,當演講快結束時,毛澤東掏出一盒香煙,用手指在裏麵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見掏出一支煙來,顯然是抽光了。有關人員十分著急,於是有人立即動身去取煙。毛澤東一邊講,一邊繼續摸著煙盒,好一會兒,他笑嘻嘻地掏出僅有的一支煙,夾在手指上舉起來,對著大家說:“最後一條!”這個“最後一條”,既指下麵要講的是最後一個問題,又指是最後一支煙,一語雙關,妙趣橫生,全場大笑,聽眾們的一點疲勞和倦意也在笑聲中一掃而光了。4如何借助幽默的動作結束演講
這樣的例子雖很少見,但不乏珠璣。
美國詩人、文藝評論家詹姆斯·羅威爾1883年擔任駐英大使時,在倫敦舉行的一次晚宴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餐後演講》的即席演說。最後他說:“我在很小的時候聽人講過一個故事,講的是美國一個衛理公會的牧師,在一個野營的布道會上布道,他是這樣開頭的:‘信徒們,太陽的運行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向前或是徑直的運動;第二種是後退或是向後的運動;第三種即在我們的經文中提到的——靜止不動。’(笑聲)先生們,不知你們是否明白這個故事的寓意,希望你們明白了。今晚的餐後演講者首先是走徑直的方向(起身離座,做示範)——即太陽向前的運動。然後他又返回——即太陽向後的運動。最後,憑著良好的方向感,將自己帶到終點,就是我們剛才說過的太陽靜止的運動。”(在歡笑聲中,羅威爾重又入座)
緊扣話題的傳神動作表演,惟妙惟肖,天衣無縫,怎能不贏得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和歡笑聲?
演講的幽默式結尾方法是不勝枚舉的。關鍵是演講者要具有幽默感,並能在演講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講的氣氛和聽眾的心態,才能使演講結束語收到“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轟動效應。